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3

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措施探析

张楠

 中煤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030000

摘要:在以往推动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多采用纸质取证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能够实现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之中的追本溯源,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在信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要想使传统纸质取证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提升取证的效率,就需要合理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地完善取证的方式,做好电子数据来源的登记,并且对于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计算工具等进行完整的记录,必要时还需要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进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文章就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企业;审计;挑战;措施

引言

企业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帮助企业规避经济风险与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一道屏障,对企业稳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审计视角、审计层次以及审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工作要求。在此背景下,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了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将从新时代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论述入手,对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新时代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策略。

1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

企业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别从以下几点具体探讨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首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目前企业经营风险种类较多,风险发生概率较大,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较大。因此,经营风险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审计在企业经营风险管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做的作用,开展好这一工作,能够及时识别风险隐患,从而根据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样能够降低部分风险发生概率,也能够减少风险发生之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能够企业管理的规范性。规范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目前很多企业管理比较粗放,具体表现为管理制度的适用性、针对性欠缺,管理措施简单粗暴,很多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匹配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审计,能够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了解企业管理方面的薄弱以及短板,这样企业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更加规范。最后,做好审计工作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不易模仿、难以复制、不随员工流失而丧失的竞争力。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层面,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很多,其中审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做好审计工作意味着企业经营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加以化解,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企业内部控制将会更加有效,督促相关人员切实履行好权责,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等等,所有上述方面的持续改善最终都会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强化层面。

2企业开展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审计人才问题

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审计人员在面对新的审计工作方式的时候,往往在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后,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以及持续学习才能够适应新的审计工作方式。在新的审计工作形式背景下,一些从业年限较长的审计人员往往需要摒弃以往的操作经验,对新的审计工作形式进行重新的适应,而这样的转变对于一些老员工来说难度相对较高。从我国现阶段审计人员培训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整体依然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审计工作形式的时候适应的能力十分有限,在分析以及整理数据方面难以达到现阶段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需求,这也是现阶段企业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挑战。

2.2企业审计工作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未能收获预期效果的主要问题便是企业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对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自上而下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降低以及片面化认识,无法正视审计工作的意义,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推行效果。其次,由于企业缺乏系统的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体制,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缺少明确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与工作制度的标准化也受到影响,工作失去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约束后会使主观意识影响工作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效果受影响。另外,因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管理层无法对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推动起到精准把控,使工作质量与效率受影响。

2.3审计方法不够灵活多变

企业审计方法是否灵活多变,不仅仅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同时还会影响这一工作的效率。目前一些企业审计方法不够灵活多变,审计工作效率、效果因此不够理想,从企业审计领域的主流方法来看,以文案审计为主,即根据被审计部门所提供的资料以及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来进行审计,从文案资料审计中得出结论。企业审计方法以结果导向审计为主,过程审计方法应用不足,另外就是企业审计方法的落后还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方面,由此导致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比较差。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做不到基于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实时审计,审计周期太长、审计耗时较多,不利于企业根据及时根据审计结果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果审计耗时太长,一次审计动辄需要几周乃至几个月,那么等到审计结果出来之后,由于时间太久,审计结果已经不能够反映企业当下的情况。

3企业审计工作措施

3.1创新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

企业应当积极引导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审计、远程审计,同时还要在应用新媒体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例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开展远程交流与办公,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够缩短与审计对象的距离。要大力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审计方式,如通过“线上”调用影像资料、借助“线上”进行交流互动,所有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取证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此外,企业也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审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审计方式,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大力加强审计流程建设,特别是要对审计内容、主体、方式、措施、对象以及审计结果应用等诸多环节的工作进行制度化设计。

3.2结合信息技术,落实审计工作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审计成本进行准确分析,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有效保障审计工作高效运行,从而更好落实审计工作。在信息系统影响下,企业应该对审计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审计人员要找到更加合理途径开展审计工作,将信息技术优势全面体现出来,可以将现有的内控风险进行精准甄别,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审计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后,很多重复性、简单性的工作被信息系统取代,有利于审计成本降低。而且,企业对审计人员的需求也得到降低,可以将审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审计工作成效,有助于审计工作落实。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工作模式而言,将人为因素影响降低,审计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小,有助于审计工作落实,提高审计质量,增强企业风险预防能力,保障企业经济利益,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因此,结合信息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进行调整,确保审计工作实施更加符合当前的信息化环境,有利于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改进和预防措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发展。

3.3构建大数据下的企业审计配套平台

第一,做好专项资金保障。审计与大数据及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应以云审计平台搭建为前提,通过这一配套平台获取及提供审计大数据,如此可将审计数据损耗率降至最低,避免数据迁移时出现各类不规范问题。第二,企业审计组织搭建云审计平台时,因涉及了大量经费投入及使用,应做好云基础设施的监督,明确企业需要建设的各类云设施,统一云审计格式。第三,云审计大数据平台应具备安全防护及预警功能,这一方面应通过数据库调取操作权限设置及数据信息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来加以保障。大数据带来了数据信息的便捷性,但其安全性不足也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企业审计数据信息又与企业发展环境安全性紧密相关,加强大数据配套平台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上,应针对主要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数据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另外,在创建大数据配套平台时,可以借鉴采用业界先进的云技术,如阿里云,百度云等,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及数据信息安全密级,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改进完善。例如,将社保大数据平台、工商信息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等与企业大数据审计相结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调取,从而提高企业审计的覆盖面,更好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

3.4提升做好审计工作的能力

企业审计工作创新要求审计人员要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游刃有余地做好更加复杂的审计工作。如果企业专业审计人员存在短缺,那么应根据审计创新工作的需要,从外部引进一些更加专业的审计人员。如果企业现有的审计人员在岗位胜任力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加强培训。围绕审计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传授经验,以提升审计人员做好这一工作的能力。除了上述举措之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审计人员的考核,要求审计人员工作中能够自觉“充电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岗位胜任力。企业应建立审计知识管理体系,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探寻总结做好这一工作的内在规律,推动企业审计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3.5完善审计信息系统

由于信息化在业务审核办理过程中涉及的原始纸质凭证大幅度减少,审计取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纸质存储业务数据内容与电子业务数据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给业务审计人员造成困扰。因此,可以先根据企业开展内部信息审计相关工作领域的技术独特性和应用特殊性,建立出与该企业信息技术审计手段相匹配的专用信息系统,这种专有信息系统原则上只能直接由专业审计相关人员所操作,对这些信息、数据随时进行动态发布维护和维护更新,并合理利用该信息系统中的相关程序,不断地探索将先进计算机技术逐步纳入运用到公司自己管理的内部信息系统中。此外,企业组织内部各级人员均可以及时对信息系统组织内部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分析和反馈管理,企业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掌握的所有具体数据信息及时提供管理层决策与参考,掌握信息化企业运行的实时发展动态。

3.6开发集成审计风险预警程序

审计部门需要利用审计数据链的方法来探索审计工作流程与风险预警机制的改革,引进信息监控和模型分析等技术,开发集成式的审计风险预警程序。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来设计风险预警机制及触发机制,针对现有的风险以及问题进行类型归纳,设计对应的比对与自动分析程序。在集成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中,审计人员可以将风险预警程序和会计系统进行对接,根据模型化的智能分析等功能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阶段进行预警,并实施动态化的监督与集中化的远程审计。同时要建立对应的设计风险评估机制,与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对接,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动态跟踪,保证审计工作可以在企业业务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审计工作筛查风险的能力,对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在发现审计风险或其他异常后,风险预警程序可以自动生成问题清单以及异常信息,并将其发送给审计人员,风险预警程序还可以同时兼顾阶段前审计和阶段中审计,针对审计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监督,提高业务的规范性。

3.7培养企业审计工作复合型人才

第一,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信息化意识及审计操作技能,对审计的重点项及需要借助大数据求证的项目进行针对性分析。作为企业而言,在内部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基础上可以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做好相应的培训指导。第二,着力提升大数据企业审计人员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这一点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中极为重要,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思维上加以改变,重点提升自身在审计事项关联数据挖掘分析能力,通过挖掘数据信息背后的隐藏信息,满足审计工作要求。第三,审计过程可能需要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迁移,作为审计人员而言,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通过参加专项审计及综合审计演练等,调用相关领域知识,确保审计结果准确,降低审计误差。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审计平台风险增加以及电子取证困难成为了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想使得上述问题能够真正得到有效解决,则需要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大数据和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机结合,对审计模式进行有效地创新。尤其需要加大对于电子数据的监管力度,记录好数据的来源,为后续进行审计数据的核查打下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企业应在充分考虑自身数据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作用,对于重要数据进行深度地挖掘,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淑臻.浅谈新经济形态下提升企业审计质量路径[J].财经界,2022,(19):155-157.

[2]薛川.现代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2021,(34):51-52.

[3]徐芳媛.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31-32.

[4]鲍翠芝.审计全覆盖视角下企业审计大数据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0(08):194+196.

[5]余构平,李安兰.企业大数据审计的应用与风险防范[J].财经界,2020(22):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