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关于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薛易姝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本文对重症肺炎的干预以及相应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以对重症肺炎的病患进行循环系统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上的护理等等有效措施,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对患者的肺功能以及通气功能和呼吸功能进行改善,也可以提升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这些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重症肺炎简单来讲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的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也十分多变,因此,治疗的难度也不小。为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不仅需要进行药物的治疗干预,也要进行正确科学的护理。

一、重症肺炎定义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它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中。

重症肺炎简单来讲就是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当肺炎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1.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同时需要通气来进行支持。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对其自身进行辅助呼吸,才能够维持到正常的氧气水平[1]。

2.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这意味着患者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

3.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这意味着肺炎患者出现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等。

抗生素治疗是针对病原体感染的治疗,对症治疗包括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等,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提供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等。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重症肺炎的发病率

1.1.易感人群:重症肺炎往往更容易发生在一些易感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

1.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重症肺炎的发病率。

1.3.医疗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肺炎的死亡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重症肺炎的发病率[2]。

2.重症肺炎的死亡率

重症肺炎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2.1.病情严重:重症肺炎的病情十分严重,通常会让患者的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进而增加或者死亡的风险。

2.2.治疗难度:由于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而导致死亡。

2.3.并发症:重症肺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栓塞、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治疗方法和护理质量等。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等,也有助于降低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重症肺炎的护理需求

1.监测生命体征

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往往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痰液粘稠、排痰不畅等问题,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排痰,如定期给予拍背、雾化吸入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

3.吸氧

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缺氧症状,因此吸氧是必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4.预防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更换体位和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不仅如此,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以及卫生,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

5.心理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信心和配合度。同时,还需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

总之,重症肺炎的护理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医护人员全面、细致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对重症肺炎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

1.护理干预

1.1.呼吸道护理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呕吐物等。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如定期给予拍背、雾化吸入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3]。

1.2.循环系统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容易出现循环系统障碍,如心衰、休克等。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循环系统指标,确保血液循环稳定。对于出现循环障碍的患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姿势,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循环障碍加重。

1.3.饮食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避免患者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1.4.心理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护理干预的效果

2.1.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肺功能和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负担。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2.2.降低死亡率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死亡率较高。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3.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同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全面、细致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看到重症肺炎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全面、细致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为重症肺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盘蓓.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8):1903-1906.

[2]赵印,张聪,张晓晓.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4):876-87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