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林佳燕

华远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概念。这一概念旨在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融合,统筹规划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通过“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筹

“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各类规划为基础,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并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施要点

(一)对接需求

在对接需求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目标,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规划规划开始之前,应该深入了解村庄内不同群体的需求。这包括了解农民的居住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等。只有通过全面的需求调研,才能够制定出真正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1]。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面考虑乡村振兴中乡村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该规划不仅关注农业发展,也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技支持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在规划农业发展方面,通过统筹考虑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市场需求,可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法和管理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品结构,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提高附加值。这样的规划将增强农民的竞争力,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在规划农村经济发展时,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例如,利用村庄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农业观光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方向,通过展示农业生产过程和乡村风貌,吸引游客参观、体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中,应该注重整合资源,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规划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的发展潜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除了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可以实现农田、农村工矿用地、居住区、景观生态等不同功能区域的科学统筹布局。这样做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能避免农田被非农业用地所占用,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例如,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将农田和居住区相互结合,将居住区建设在农田周边,方便农民的生活,并且减少耕地流失。合理规划农村工矿用地,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在规划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将生态建设纳入规划范畴。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往往比城市更脆弱,受到的压力也更大。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措施,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例如,在规划中可以将湿地、森林和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如禁止乱砍滥伐,加强水土保持等。通过推进农田生态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二)全面统筹

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具有全面统筹精神,制定村庄规划前,需要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原则。规划目标应该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各项目标之间应相互协调。还需制定一些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可行性和民主性等,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应对村庄规划进行详细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规划过程中,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关系和职责分工,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将各方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协调机制应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农民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多个方面的人员,确保各方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并协调一致。政府应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制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通过PPP等方式吸纳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提高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实施。

(三)尊重村民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与村民进行广泛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将他们的意见纳入规划决策过程中。关注村民的就业和收入来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重视村庄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文化遗产

[3]。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对规划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度。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村民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规划措施,确保规划符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期望。

(四)弹性引导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在规划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规划策略。一刀切的规划方法往往无法满足不同村庄的发展需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4]。通过宣传和培训向广大农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宣传和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政策法规解读、规划理念介绍以及操作方法等。通过宣传和培训,可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五)彰显特色

每个村庄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通过对古建筑、传统民居、祠堂、碑碣等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使之成为村庄的标志性建筑。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鼓励当地居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农产品和特色美食,可以推动村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村庄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村庄经济发展。每个村庄都有生态特色,合理规划村庄的绿地、公园、景观道路等空间布局,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4]。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升水体的水质,建设生态湿地,保护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特色保护类村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特色保护类村庄指的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风貌特征的村落,如碉楼村、水乡村等。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影响,这些村庄面临着发展压力和文化传承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村庄资源,需要制定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多规合一”规划实施方案。

(一)因地制宜规划

为了保护和传承特色村庄的独特文化和自然景观,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及时整合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规划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考虑特色村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构建一个以保护和传承为核心的规划框架。通过调研和了解每个村庄的历史建筑、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特色元素,我们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弘扬。结合村庄的自然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方案。针对村庄周边的自然资源,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建设规模、划定保护区域、推行绿色出行等。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共同守护村庄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特色村庄的经济繁荣。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和资源条件,我们将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支持,帮助村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与保护结合

确定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定位和目标,特色保护类村庄很多都拥有古民居、古建筑群等。其保护的核心是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同时通过开发利用,使其成为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在规划方案中,注重发挥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优势。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引导游客了解和体验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加强对古建筑物的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安全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避免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和文化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开发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特色保护类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些村庄。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行动,共同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发展。

(三)建设特色发展平台

许多特色保护类村庄所在地区的信息资源有限,导致规划工作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可以将各级政府、专家、农民等各方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得规划工作能够充分借助信息资源,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农村规划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农业产值等各方面的数据[5]。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并提供给规划工作者使用。这样一来,规划工作者就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空间格局规划

根据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划定村庄的功能区域,并确定其相对位置。比如,可以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休闲区等进行划分,同时保证各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和互动性,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性给村民。合理规划绿化和建筑,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营造宜居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注重住房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善,充分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6]。合理布局农田、林地和水域等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比如,可以规划农业观光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和休闲农业区等,发展农村旅游,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的产业,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特色保护类村庄现有的道路网络,修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方便农民出行和游客参观。推广农村电动车辆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考虑到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供应网络建设,确保每个村庄都能够获得清洁饮用水和供暖,修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并加强对村庄供应网络的维护和管理,以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注重村庄的环境整治和社区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打造美丽宜居的村庄环境。建设村庄公共厕所、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活动场所等社区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建设优质的农村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修建医疗中心和卫生站,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建立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关爱农村老人和特殊群体。

(六)自然村布局

根据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例如,利用地势低洼的地区来发展农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来建设居住区,以便于居民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自然村布局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例如,在规划设计中,可以将村庄的生活区与农田之间设置绿化带,以防止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流入水源。在布局中保留自然湿地、森林等生态功能区,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合理规划村庄的产业布局,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例如,可以在村庄周边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加工当地农产品,提高附加值;或者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规划还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可以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景建兴.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09):39-41.

[2]朱晓清.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对策[J].房地产世界,2022(08):41-44.

[3]吴方兴,吴铠甫,谢婷.以“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抓手探索乡村振兴困境和对策[J].国土资源导刊,2022,19(01):1-5.

[4]龚政.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义乌地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2):216-218.

[5]董维鹏.“多规合一”理念指导下的村庄土地整治[J].黑龙江粮食,2022(02):30-32.

[6]叶子怡.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