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王婷婷

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4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据统计,45例脑瘫患儿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4.44%(11/45)、68.89%(31/45)、6.67%(3/45),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保障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促进患儿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减轻患儿家庭与社会负担。

【关键字】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症状主要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并加重患儿家庭及社会负担[1-2]。因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4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3:22;年龄:3~6个月36例,6~9个月9例;脑瘫类型分布情况:痉挛型18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11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定义、诊断分型及最新指南》[3]中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入组前3个月内有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史;(3)无其他先天性遗传疾病或家属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精神病);(4)既往病史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四肢功能残缺、耳聋、失聪及肿瘤疾病者;(2)存在耳聋、失聪者。

1.2 方法

1.2.1早期诊断

对早产、难产、窒息、双胎、黄疸颅内感染等患儿开展体征评估,如行为姿势异常,反射迟缓,肌张力异常,对于存在体征异常的患儿开展超声波、肌电图、磁共振成像检查。

1.2.2早期治疗

1.2.2.1功能反射训练

以Bohath方法为指导,每天一次,每次40min,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2水疗药浴法+推拿按摩法

以续断、川芎、当归、红花、地龙、蜈蚣、蝉蜕各30g,制成中药合剂,以1000ml清水煎煮备用。将患儿带入水疗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以气泡浴缸加水后温度控制在37~38℃,将事先准备好的1000ml中药药剂放入浴缸中,洗浴20min,洗浴过程中要对患儿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及推拿按摩,持续10min,洗浴完成后休息20min,再按摩30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评价:①显效:治疗结束后,患儿肢体协调功能、关节活动功能及运动发育程度等接近正常同龄儿童。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儿肢体协调功能、关节活动功能及运动发育程度等较前有明显进步。③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脑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据统计,45例脑瘫患儿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4.44%(11/45)、68.89%(31/45)、6.67%(3/45),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

3 讨论

小儿脑瘫一般在0~6个月期间时期较难作出诊断,但可通过一系列早期征象进行早期评估,如正常孩子会自动寻找奶头,并有力的吸吮,脑瘫患儿则存在吮乳困难无力,觅食反应差的表现。对于脑瘫患儿而言,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可大大减少脑瘫发病几率,因此,针对高危脑瘫患儿(如早产、难产、窒息、双胎、黄疸、颅内感染等),应积极开展脑瘫早期征象观察和检查评估,以便提高脑瘫患儿的早期检出率[4]。而对于确诊的脑瘫患儿,则应根据患儿病情,及时采取综合、针对的治疗,功能反射训练、水疗药浴法+推拿按摩法即为当前小儿脑瘫的常用综合治疗手段,可通过中西结合的治疗机制促进病情转归,大部分患儿均可以此降低脑瘫病程持续进展,并取得较佳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45例脑瘫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分析原因,功能反射训练是现代康复与传统医学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不断的功能训练,强化运动的正确性,刺激患儿大脑发育,同时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降低其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抑制孩子的异常反射动作,促进正确的运动姿势出现。其次,结合中医经络理念开展的水疗药浴法+推拿按摩法,有助于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修复,并增强抵抗力。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满足患儿的早期治疗需求,并赶上正常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运动要求(如如6个月会坐、8个月爬、1岁会站和走等),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早期诊断和治疗,促进患儿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减少脑瘫患儿残障发生率,减轻患儿家庭与社会负担。但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且未考虑患儿脑瘫类型、组间对比等,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易爱文,辛晶,白艳,等. 脑电频谱特征分析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诊断及康复干预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3):311-315,321.

[2]李司南,童光磊,易昕. 循经针灸推拿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运动发育、肌肉痉挛的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2):101-104.

[3]王雪峰.小儿脑性瘫痪定义、诊断分型及最新指南--附:瘫痪性疾病针灸治疗[C].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14-19.

[4]徐亭亭,何晓霞,裴静愉,等. 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运动功能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