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肺癌疼痛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循证护理对肺癌疼痛的影响研究

林诗雨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讨论晚期肺癌疼痛患者在临床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对疼痛评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0月-2023年3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5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肺癌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5例为每组人数,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为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RS分数为(2.58±1.12)分,与常规组NRS分数(4.21±1.28)分对比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肺癌;循证护理;NRS疼痛评分;

肺癌作为四大恶性肿瘤之一,在近几年拥有持续升高的发病率。因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空气质量逐年下降,增加了肺癌的发病率。在临床实践中,晚期肺癌患者常常经历着严重的疼痛。为了缓解这些患者的疼痛,可以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模式基于科学研究证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症状,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其次,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1]。最后,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护理计划。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对NRS疼痛评分的影响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报告2021年10月-2023年3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5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肺癌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5例为每组人数。所有对象经病理诊断病情符合肺癌判定标准,且接受化疗治疗。将护理中病人机体状况作为数据支持,以结果为实验结果判断基准。常规组男、女分别为13名、12名,年龄限值38-72岁(均数54.18±5.02岁),病程范围0.5-5年。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1名、14名,年龄限值37-71岁(均数52.03±4.18岁),病程范围0.5-5年。基线结果分析可见,比较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护理措施:依据护士长指示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治疗服务等。

1.2.2研究组:

循证护理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实践中遵循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经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其理论基础包括证据规则、证据评估和证据使用等方面。证据规则是指制定证据使用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证据评估是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而证据使用是将评估后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2]。

循证护理措施:创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护师等组成,结合不同类型癌症疾病的具体情况,依据循证护理原则对护士进行培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饮食、病情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中遇到的难题,逐一进行解决和护理计划。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使护士增强对循证护理的认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入院时,采取患者病情特点、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疼痛情况等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和了解,通过组间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结构式心理干预:由于晚期肺癌患者病情具有特殊性,在心理干预时需要与放松疗法、心理安慰及认知行为干预相结合,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鼓励,并通过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集中力。此外,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降低心理压力。知信行模式:在健康教育时以知信行模式为主要干预模式,向患者普及治疗详细流程和药物相关知识,并将止痛详细措施告知患者,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转变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转换自己角色,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乐观态度,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行为。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分析,使用NRS评分:0:无痛;1~3: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1.4统计学分析

SPSS27.0软件应用分析,t检验数值,以(x±s)体现,若出现结果P<0.05,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2.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NRS分数更低(P<0.05),见下表。

1 NRS评分情况对比( x±s,分)

组别

NRS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25)

7.38±1.52

2.58±1.12

常规组(n=25)

7.41±1.45

4.21±1.28

t

0.101

6.777

p

0.920

<0.001

3.讨论

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患者不仅苦于手术、放射线疗法、化学疗法的不良反应,还承受着来自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患者往往会误估自己治疗前景,认为自己的癌症,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充满悲观、抵抗、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对治疗毫无帮助,甚至会对治疗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肺癌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恶性肿瘤在晚期时期病灶会对患者膈神经及咽部神经造成侵犯,进而出现咳嗽出血、胸部疼痛的现象,而长时间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中枢神经,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引发该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可能和吸烟、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于晚期肺癌患者一般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此种现象会增加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循证护理作为新的护理方案之一,以临床实践中的具体特定问题为基础,为了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发挥最佳效果,通过搜索相关的示范文献和对于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解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且循证护理干预凭借优秀的护理效果,从而维护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循证护理作为新的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护理模式转变的衍生物,在这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该护理模式主要以循证医学指导为基础,产生新的护理理念,主要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将新近研究结果、临床经验以及患者主观需求相结合,以能够取得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体会到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在护理服务时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4]。通过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结合患者心理问题、认知问题开展相关护理服务,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进而获得患者配合和理解,降低化疗时可能出现的疼痛及不适感。本次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在干预后的NRS分数上更低,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通过获得循证医学的支持,找出患者疼痛出现的因素,对患者心理实施正确引导,以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黄李华,毛燕君.患者参与的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1,21(09):22-26.

[2]周红萍,刘建芳.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心理影响的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78-79.

[3]姚红岩.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54-155.

[4]马欢欢,方慧玲,赵丹丹.安宁疗护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晚期肺癌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J].癌症进展,2020,18(08):84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