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唐涛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发展的需要,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需求越来越高,新的观念和方式不断冲击着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武器装备必须具备强使用性和快速机动性的特性。而武器装备中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则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引言: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关键。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采用新型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改进武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此外,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是提高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注重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确保武器装备能够正常使用。针对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使用环境和任务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确保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一、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

可靠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保障,它如同一把坚实的保护伞,确保作战部队在使用武器装备时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使用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武器装备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也是武器装备升级改造的重要依据。

(一)可靠性的必要性

可靠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保障,它如同一把坚实的保护伞,确保作战部队在使用武器装备时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使用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各种武器装备使用可靠性的检验者和控制者,直接掌握着大量可靠性资料和数据。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使用部门可以通过可靠性分析,确定维修措施,从根本上为改革和提高装备质量提供实践依据。

(二)维修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维修的必要性是让其使用者在现代化战争中保持着强大火力的关键,对于武器装备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现代化战争具有极高的破坏性,因此也需要我军也需要能够长久保证武器拥有良好的备战状态,以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态势。如果在武器设计之初忽略了武器装备的维修性,也将会武器装备的使用效率,从而使战场形式陷于被动,甚至延误战机。因此,在设计武器装备时,必须将维修性纳入考虑范围,注重设计出易于维修、易于保养的结构和部件,以确保武器装备在战斗中能够快速、恢复和升级。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备件储备和战场抢修能力,为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提供有力保障。

(三)保障性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的特点在于速度之快,强度之高,破坏力大等特性,因此为应对现代战争的需求就要求武器装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然而,现在大多数的武器装备的保障工作往往都是在给部队使用后才开始进行的,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武器装备的保障性。其次,由于先天的供应保障不足,缺乏完整的供应保障体系,从而导致部队供应模式一直沿用固定的比例。最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技术性提高,导致武器装备不易快速上手,操作难度大,导致武器装备难以快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并且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所以未来满足现代化部队的需求,应该在武器装备交付部队之前就应该做好武器装备的保障工作,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供应保障的规划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军方供应体制,并制定出更为科学的保障方案。

二、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设计

现代战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器装备性能之争,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已成为关键因素。在设计和研制武器装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其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及其他相关性能。同时,还必须预见这些性能在装备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影响和效果。将装备保障需求前伸到设计研制阶段,是至关重要的。装备的“三性”指标和要求是固有属性,需要通过研制和生产来实现。据分析,这方面的费用占据了装备全寿命周期的2%,却对装备70%的保障费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装备保障需求,将其贯穿到装备的设计和研制阶段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装备在战场上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二)确定验证时机、方法及条件、故障判定及统计试验方案

武器装备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其本身具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设计原则。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依靠实际需求来制定目标。根据不同武器的需求,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论证过程中,根据实际作战的需求和参考产品的特点和设计复杂性等因素,以评估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要求。

三、进行综合权衡分析,保证各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相互协调

当我们思考如何确保产品具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时,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权衡,以实现这些要求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不仅涉及到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与性能、费用之间的平衡,还需要考虑RM与S要求之间的协调,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协调,以及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之间的协调。

(一)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与技术性能及费用的权衡。

在评估装备的性能与成本时,需要进行权衡可靠性、维修保障和技术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而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效能与成本分析、备选方案分析以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等工具来达到这一目的。相比之下,国外更注重使用备选方案分析,即采用半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权衡分析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可靠性与维修保障之间的平衡。

(二)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的协调

在规定装备的任务完成条件与维护费用的情况下,人们需要采用权衡方法来平衡基本稳定性和任务安全性间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多任务安全性,人们往往需要采用冗余技术以及提高系统的零件数量等措施。但是,上述措施也会削弱系统的基本安全性,因此需要提高系统配件数量以及维护时间,以便增加系统维护费用。

(三)修复性维修与预防性维修的权衡

在我们所考察装备的可维修性要求中,必须以安全性为核心,并通过维修分析(RCMA)来平衡修理性维护与预防性保养之间的关系。因此,针对于一些不能使用机内检测系统实现故障监测的产品,因为它们对设备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因此,我们通常需要规定预防性维修。而对于那些会影响任务完成或保障费用的产品,我们则需要通过RCMA分析来决定是采用预防性维修还是修复性维修。RCMA分析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过程,它可以综合考虑不同设备和使用环境下的维修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为我们提供最优的维修方案。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维修计划,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任务完成和装备的安全。

总结:

综上所述,保障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对武器装备的正常使用是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做好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云,刘沃野,王建华,胡亚飞,曲直.武器装备维修服务质量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10).

[2] 刘施然,杨英杰,徐永杰.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实体属性建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8).

[3] 张勇,祁标,郑龙生. 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