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中药变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怎么辨别中药变质

邢静

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中心卫生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 62802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治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中药长期放置易出现变质显现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需对中药变质现象有效辨别,从而保证中医治疗顺利开展,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一、中药的基本概述

近年来,人们提高了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且中药多从医院中药房购买。和药房购买的中药相比,医院药房的中药品类更多,且药效更有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医院中药房的药物种类丰富,导致储存难度增加。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保存不当现象,产生变质的风险性较高,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中药变质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且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因此,需做好中药储存工作,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储存及养护方法,从而保证其疗效。

二、中药变质的影响因素

(一)中药变质的内在因素

  1. 中药成分

中药变质与其成分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变色腐败、生虫发霉、走气挥发等,诸多成分和外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变质现象,易变质的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蛋白质、色素及糖类等。

  1. 中药性质

出了中药成分,成分的理化性质也是影响中药变质的中药原因,在干燥空气中,绿矾、朴硝等会风化成粉末状,在绿矾中的二价铁容易氧化成三价铁,绿矾会生成新物质,从而导致原有属性消失。

  1. 成分结构

中药的质变趋势和成分结构密切相关,中药表皮存在保护层组织,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如果保护层不够完整,以出现生虫及发霉等现象。如果中药的硬壳中脂肪油过多,容易泛油。

(二)中药变质的外在因素

  1. 自然因素

(1)空气导致变质

空气中的臭氧和氧气容易导致中药变质,比如:大黄色泽变深,且薄荷气味消失,主要是因为中药中的油质、糖分及鞣质等接触空气产生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空气中的气溶胶例子也会导致中药污染现象。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注意中药密闭管理,避免和空气接触。

(2)温湿度导致变质

在中药房中,无除湿机和空调设备,无法对温湿度自动调节。因此,需提高对温度和湿度的重视程度,倘若中药房温度过高会导致药物挥发及风化等现象。倘若中药房的湿度比较高,会导致中药潮解、增重现象,对其药物质量影响较大。

(3)日光导致变质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中药经过日光的持续照射会导致色素分解现象,且中药逐渐干枯、甚至出现蛋白质变性现象。在中药房中,相关管理人员需选择合适的房间储存,并将窗户封闭,避免阳光直射导致中药变质。

(4)贮存时间导致变质

中药在中药房中放置时间比较长,后导致腐朽变质现象,部分中药的芳香成分逐渐挥发并散失,影响其中药效果。

  1. 生物因素

(1)微生物导致中药变质

中药中存在丰富养料,适合霉菌生存,因此,霉菌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大。

(2)仓虫导致中药变质

在储存中药期间,仓虫会破坏中药的内部组织,且仓虫的排泄物对中药具有污染现象,从而导致中药变质。

(3)老鼠导致中药变质

在储存过程中,进入老鼠会将中药破坏,且包装也损害,甚至导致疾病传播。

  1. 人为因素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态度及工作质量对其中药治疗密切相关。在储存期间,相关管理人员需充分了解天气环境等,及时检查重要,熟悉掌握霉雨等特殊天气的防护技术。同时找出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关好门窗,并及时通风,避免出现潮热及发霉现象。如果管理人员不够负责,或者养护方法不合理,均会影响着中药的管理质量。

三、中药变质的鉴别方法

(一)口服液

    相关管理人员注意观察药瓶中是否存在悬浮物,并对药液的颜色进行观察。如果存在大量沉淀,且口感发酸则显示口服液已经变质,无法继续使用。

(二)片剂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片剂主要包括:包衣片、素片等。药片术在受潮之后出现发霉及裂片现象。与此同时,如果药片出现变色、松散及粘连现象,也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糖衣片颜色不够均匀,但是芯片的质地和色泽比较好,对于此类片剂可继续使用。

(三)胶囊剂

胶囊在受潮之后易出现粘连及变软现象,部分胶囊虽然内容结块且发霉,但是外表仍属于正常状态,因此,需注意其不可使用。

(四)冲剂

在中药中,冲剂是常见剂型,冲剂的含糖量比较高,易出现受潮现象。常见的冲剂主要包括:板兰根冲剂、感冒冲剂等。一旦冲剂出现结块、变硬现象,需对其谨慎使用。

(五)散剂

在管理过程中,散剂主要呈现出粉末状,主要包括:冰硼散、云南白药等。散剂长时间保存处于松动状态,且无结块及变色等现象,可将其继续使用,但是一旦处于湿润及结块等状态,则不可使用。

(六)糖浆剂

   糖浆剂易出现发酸及生霉现象,主要包括:杏苏糖浆等,倘若糖浆剂出现沉淀物或者悬浮物,将其打开后会出现气泡,此时药物已经变质,且不可继续使用。

(七)丸剂

在中药中,丸剂不容易坏,且保存时间比较长,如果丸药的表面出现粘连及发霉现象,则不可继续使用。

(八)软膏剂

如果软膏剂出现变色现象或者水分,甚至变硬,无法继续使用。

(九)饮片类

在实际管理期间,相关人员注意观察饮片形和色,并观察是否存在生虫及发霉现象,针对动物类药物,如果出现霉斑,相关管理人员将其用水洗去,并将药物晒干,从而继续使用。

四、中药变质的防控方法

(一)加强药材仓库管理

  1. 严格控制库房温度湿度

在实际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保持库房清洁干燥,通常情况下,贮藏温度控制在20℃,将湿度控制在60%~70%,且将药材含水量控制在10~15%。管理人员注意药材的干燥程度,将水分控制在合理范围。

  1. 遵从先进先出管理原则

在使用药物期间,遵从发陈贮新原则,管理人员熟悉掌握六陈八新方法,保证合理储存中药药物,避免出现变质现象。

  1. 注意特殊药材贮藏保管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防火防汛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特殊药物的管理方法,比如:贵重药材、毒麻药材等。同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保证药物安全。

(二)选择适宜药材贮藏方法

  1. 在阴凉干燥处放置药材

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均是影响药材变质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断升高,为各种变质现象提供环境,从而导致发霉及虫蛀现象。霉菌比较适宜在20~40℃的环境下生长。且在高温作用下会导致药材变色现象,部分药物逐渐风化风干,甚至出现发酵膨胀现象。对于发霉药材,潮湿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药材。

  1. 尽可能密封贮藏药材

首先,注意将空气和药材隔绝,霉菌生长离不开氧气。通过隔绝害虫及霉菌等,可减少药材感染机会。同时避免风吹日晒,避免药材出现变质现象,比如:发霉腐烂、变色变味等。注意不可吸潮,预防潮解现象。在密闭条件下,能够将其氧气含量,对霉菌及害虫的生长影响较大,且具有杀虫灭菌的效果。除此之外,可实施真空包装方式,使用除氧器、吸湿剂等,从而获得更好的保存效果。

  1. 实施有效防治方法

也可使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气调氧化、气幕防潮、辐射灭菌等方式,避免出现变质现象。管理人员可使用烘烤、暴晒、热蒸等方式,达到杀虫灭菌的效果。也可使用化学熏蒸剂对药材进行熏蒸,或者化学防霉剂。同时人为制造低氧状态,遵从隔虫隔霉隔氧原则,发挥其防潮解、防风化、防变色作用。此外,在库房门上装气帘,阻止空气进入库房,从而达到防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