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马永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水务局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必须在工程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相关数据的有效处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科学运用不仅能更好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促使分类信息更加明确科学而且还为资料的存储和后期快速查找提供便利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该文分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存问题及建设策略以不断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应用

1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管理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举措。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基层水利现代化、切实发展民生水利的有力保障。

2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

水利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预警、视频会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就;多地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初具规模,涵盖水位、雨量、流量、泥沙、蒸发、墒情、地表水、地下水、入河排污口等多种信息监测,大中型水库建设了自动测报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利业务应用成效初显,信息化建设已经覆盖电子政务、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管理、水文站网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利安全监督与考核等方方面面,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效益,提高了水利业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云南129 个县(市、区)已分批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16 个州市也相继建设和完善了州市山洪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县区水利部门均建设了网络中心、会商室、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以及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应用系统。已完成小(一)型以上和部分小(二)型水库、水闸共计 2616 座工程的编码及数据信息的采集、入库工作。已经掌握云南省 1:1 万和 1:5 万基础地理数据、1:5万水利空间数据、1:1 万数字线划图、2.5米黑白遥感影像、水利普查空间数据、水利普查台账数据、防汛专题数据、抗旱专题数据、水资源专题数据等;建设了云南省防汛抗旱数据库、云南省国家水文数据库、中国农村水利资源数据库等专用数据库,数据范围覆盖实时水雨情、工情、旱情、水资源、农村水利、社会经济、水利空间等,具备一定的数据资源基础,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了较为丰富、准确的数据支撑。

3存在问题与不足

3.1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水利信息化建设一直无专项经费和运维资金,导致了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较为落后等问题。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认知方面,90%以上的单位和部门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渠道,导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使运行管理单位背上较重的包袱。重建轻管、管护经费无法保障是造成信息化项目建后不用、不管、难管的直接原因。

3.2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相对偏低

3.2.1网络基础平台缺乏统一性

水利部门网络基础设备配置落后,数量少,仅能实现网络连通等功能,不能实现远程监控及维护等功能,造成目前各单位网络不能监控和管理,无法适应水利信息化的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3.2.2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落后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导致架设有线通讯线路成本高,难度大,而微波及短微波通讯质量较差,远远不能达到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的要求,还存在大量采用人工测报方式,造成数据汇总及分析时效性较差。

3.2.3视频会议系统稳定性差

现有的水利视频会议系统图像及声音质量不佳,故障频发,系统稳定性较差,难以保障视频会议召开质量。

3.2.4应用系统硬件支撑平台不完善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配置数量少,配置低,性能差;由于资金投入力度及各信息系统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服务器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各单位基本无数据存储冗余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机等设备),且无任何数据灾备系统,数据的保存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

3.2.5缺乏统一的运行管理维护中心

没有足够的机房空间,内外网的配线间、设备间、服务器间全部挤在一个狭小机房内,常年严重超负荷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大量新建的业务系统及工作站设备无法放置和管理。同时,由于资金分散、项目分散、管理分散等原因,虽然有多个业务系统投入运行,但是缺乏统一的运行管理维护中心,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各业务系统各自为战,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查询管理信息资源,并形成大量的管理漏洞、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整体推进、集中管理、统一运维的要求。

3.3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共享程度不高

3.3.1水利业务数据资源利用与共享性差

部分水利业务部门长期以来对水利业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量的基础资料尚未数字化,仍停留在纸张、照片等介质上,各种业务数据资源分散在各单位的业务处室中,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难以为日常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支撑。

3.3.2水利信息系统资源孤立

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孤岛和资源割据的局面,一些孤立的系统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供少数人员使用,系统后续扩展和优化改造困难重重,导致系统效能低下,信息系统资源难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影响了系统效益的持续发挥。

3.4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相对薄弱

相对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及分级保护的要求,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和不足,急需建立和完善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3.5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水利信息化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除水利部颁发了一些框架性标准外,地方没有针对性细化的规范规约,已建的系统都是按照不同生产厂家的标准进行建设,严重制约了信息开发利用、资源整合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大大增加了信息化项目前期审查、开发实施、建设管理、应用推广的不确定性和工作成本。

4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策略

4.1制度保障

信息化建设应采用项目法人制、招标制、施工监理制、项目管理制等规定,加强对项目的前期审核、验收评审、资金管理、安全保障等建设。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应的标准制度,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工作的有序、高效、协调进行,有效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及建成后系统的正常运行。

4.2人才保障

要充实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在职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用能力,在整体上推进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尽快培养一批既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3资金保障

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入水利基建计划,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水利信息化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同时,要落实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积极争取把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年度部门财政预算内。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统筹管理力度,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加强对资金的统筹规划及合理使用。

4.4技术保障

学习研究并及时把握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研究和科研能力建设。加强国内外先进的水信息采集、网络、通信等产品和3S、专业数据处理、辅助决策支持等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关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4G/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结合水利工作特点,及时或超前提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方案,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先进性和适度超前性,为水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通过推广行业成熟应用软件,缩小水利信息化区域和地区间的差距,迅速提高水利信息化对各项水利工作支撑服务水平,促进水利信息化走低成本和集约化道路。

5结语

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着力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从技术牵引转向需求牵引,从业务信息化转向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从分散建设转向集中部署,业务系统从各自为政转向协同联动,应用环境从桌面应用转向移动应用,逐步建立起“采集监控多元化、数据资源知识化、应用系统智能化、社会服务移动化、运行环境集约化、标准体系规范化、安全体系可靠化”的智慧水利体系,建立起多元感知的水利信息采集监控系统、覆盖全面的水利信息网络系统、整合共享的水利信息资源平台、云化服务的水利应用支撑平台、智能协同的水利业务政务系统、良性互动的水利社会服务能力、集约扩展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内外可靠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实用保障的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水利信息化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震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发展方向初探D.珠江水运,2020(17):62-63

[2]李梅杰.大数据视角下水利工程质量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1(06):181-182

[3]孟天琦.计算机技术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争论[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