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佳  李晓茹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结果:观察组总检出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为92.0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8.00%(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增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同时帮助降低漏检率与误检率,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专业依据。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漏检率;误检率

血液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血常规检验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和血液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许多关键的生理和病理信息。此外,在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与分析通常由专业的实验室技师或临床血液学家进行,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外周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进行的检查[1]。这种检查主要关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形状、大小等特征,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对于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2]。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决策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各有5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47.68±5.19)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1岁~70岁,平均(47.59±5.2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试验前,确保患者已得到充分的解释,并取得患者的同意。②患者基本认知正常、精神状态稳定、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②近期发生过严重急性出血或输血的患者。③某些特定患者,如怀孕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血常规检验,一般操作步骤为:

(1)核对信息:常规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选择采血部位:一般选择静脉丰富、容易穿刺的部位,如患者的前臂。

(3)采血过程:采用无菌操作进行采血。使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采血部位,确保消毒时间足够;用橡皮带帮助凸显静脉,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用采血针或静脉导管穿刺静脉,开始采集血液。在采血过程中,维持患者的放松,确保血液流畅;采血完成后,缓慢拔出采血针或导管,用棉球或胶布进行包扎。

(4)标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入抗凝管或采血管中。一般情况下,EDTA抗凝管常用于血常规检验,确保血液不凝结;注意标本的标签,确保标本信息准确。

(5)送样:将采集好的标本送到临床实验室进行检测。

观察组进行传统血常规检验外,增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涂片制备:涂片的制备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查的准确性。合理的涂片制备可以使细胞分布均匀、形态清晰。

(2)染色方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 Wright-Giemsa染色、简易的尤文涂片法等。染色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观察的细胞类型来确定。

(3)显微镜观察:使用高质量的显微镜对涂片进行仔细观察。在观察时,需要注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大小、染色性质等。

1.3 观察指标

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研究对血细胞(白细胞形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目)异常检出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统计分析[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对比:观察组总检出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为92.0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8.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对比(例/%)

组别

血细胞指标异常

总检出异常率

漏检率与误检率

白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数目

对照组(n=50)

4(8.00)

12(24.00)

13(26.00)

3(6.00)

6(12.00)

38(76.00)

12(24.00)

观察组(n=50)

8(16.00)

16(32.00)

14(28.00)

6(12.00)

2(4.00)

46(92.00)

4(8.00)

Χ2

P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关键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类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了全面了解患者血液状况的关键信息。该检验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4]。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外周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医生提供关于血液系统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这种分析主要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观察,如红细胞的形态分析可以结石贫血类型、红细胞大小的异常(如巨幼红细胞)等。

本研究显示出:观察组总检出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为92.0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8.00%(P<0.05)。首先,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疾病在形态学上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如白血病中的原始细胞、贫血中的红细胞形态异常等。这些异常细胞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标志,通过形态学的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其次,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降低漏检率。传统的血常规检查可能无法捕捉到一些微小或形态学变化不明显的异常细胞,而通过显微镜下的详细观察,形态学检查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提高对异常细胞的敏感性,降低遗漏病变的风险。同时,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区分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减少因其他因素导致的误报。这对于避免对健康患者的过度诊断和治疗,以及确保患者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而言,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提高检出率、降低漏检率与误检率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血液学信息,为医生提供了更有力的临床决策支持,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欣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3,15(3):302-305.

[2]付美娟.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2):142-143.

[3]李秀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3):54-55.

[4]李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14(4):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