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无痛病房建设与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5
/ 2

肛肠外科无痛病房建设与应用效果观察

程兴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北京100074

摘要:目的:探讨在肛肠外科护理中,无痛病房的建设及其实践成效。方法:选取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无痛病房模式,对比患者术后安静状态、活动状态及便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安静状态下与活动状态下术后3h、12h、36h、72h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d、第2d、第3d便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模式更利于肛肠外科患者疼痛控制。

关键词:无痛病房;肛肠外科;术后疼痛

绝大部分肛肠疾病患者均不属于重大疾病,但因发病后可诱发疼痛反应,且术后创口部位特殊,加剧疼痛反应,引发机体应激反应,极不利于术后康复[1]。为此,我科室结合肛肠外科实际情况,引入无痛病房模式,现对其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肛肠外科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符合手术适应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既往有镇痛药物长期服用史等。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肛肠外科患者100例,根据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疾病

痔疮

肛周脓肿

肛裂

肛瘘

对照组

50

38/12

41.28±8.12

18

10

12

10

观察组

50

35/15

42.07±8.94

22

9

11

8

t/

0.203

0.370

0.718

P

>0.05

>0.05

>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管理,即通过疼痛评估为其提供心理疏导、药物干预等。观察组基于常规措施下实施无痛病房模式,具体:(1)由肛肠科组建起无痛病房管理小组。由肛肠科医护人员、药剂师与麻醉师共同组成无痛病房管理小组,制定疼痛评估方法和处理方法,明确具体疼痛干预策略。(2)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估,了解疼痛程度、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疼痛问题。(3)非药物干预: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和姿势,如侧卧位、屈膝位等,减轻疼痛。同时配合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措施,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4)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情绪。通过沟通、安慰、鼓励等方式,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可采用音乐疗法、瑜伽等放松技巧,帮助患者缓解身心压力。(5)三级镇痛策略:术后根据数字疼痛评分表(NRS)分次对患者术后72h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合评分结果给予三级镇痛策略,即评分为0-3分,给予物理镇痛,评分为4-6分,给予弱阿片类肌注干预,评分为7-10分,给予若阿片类皮下注射干预。用药干预后,需要在1h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评分恢复到4分以下后,实施常规疼痛评估。同时为患者提供咳嗽、活动等镇痛指导,咳嗽时配合抱枕降低咳嗽震动频率,活动时尽量保持小范围、小幅度、高频率活动策略。(7)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提肛运动、肛门扩张训练等,以促进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恢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引起伤口出血或感染。(8)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肛肠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镇痛方法,避免滥用止痛药物。

1.3观察指标

采用NRS对患者术后安静状态、活动状态下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同时测评患者术后3d便后疼痛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安静状态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安静状态下术后3h、12h、36h、72h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安静状态下术后疼痛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h

术后3h

术后12h

术后36h

术后72h

对照组

50

4.58±1.21

4.01±1.15

3.18±1.02

2.63±0.85

2.11±0.71

观察组

50

4.62±1.28

3.84±1.04

2.57±0.81

2.04±0.72

1.62±0.52

t

0.569

2.369

3.286

3.589

6.392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状态下术后3h、12h、36h、72h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活动状态下术后疼痛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h

术后3h

术后12h

术后36h

术后72h

对照组

50

5.11±1.35

5.06±1.24

4.42±1.17

3.54±1.07

3.17±1.01

观察组

50

5.17±1.41

4.96±1.21

4.12±1.02

3.12±1.00

2.61±0.96

t

0.398

2.571

3.418

3.571

5.218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便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1d、第2d、第3d便后疼痛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便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d

术后第2d

术后第3d

对照组

50

5.32±1.52

4.52±1.44

3.86±1.11

观察组

50

4.98±1.33

3.28±1.29

2.54±1.20

t

1.692

3.258

4.281

P

<0.05

<0.05

<0.05

3讨论

无痛病房模式能够配合循序渐进的措施为患者提供疼痛评估、镇痛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疼痛控制,促进术后恢复[2]。本次结果显示,无痛病房模式观察组术后活动状态下、安静状态下与便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方案具有显著镇痛效果。与刘晓莉等[3]文献结果一致,即无痛病房模式能够形成更为科学、规范的镇痛策略,在干预过程中配合不同评分结果给予针对性疼痛方案,并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合理给予镇痛方案,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疼痛压力。同时配合有效的镇痛指导,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带来的疼痛影响,达到更好的疼痛管理效果[4]

综上所述,在肛肠外科患者干预中,无痛病房模式效果显著,更利于术后疼痛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灵枫,陈娜.肛门周围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184-188.

[2]赵强强,赵苗,吴楠.无痛病房模式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4):188-190.

[3]林静,郑淑琴,张丽芳等.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3,42(02):152-155+165.

[4]林玉.无痛病房管理在肛肠科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8):1529-1531.
   第一作者简介:作者信息:程兴兴,性别:女,出生年月:1984.05,民族:汉,籍贯:河北,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科室:肛肠外科,研究方向:肛肠外科护理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