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补血再活血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先补血再活血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

彭文玉   曾祝

昭通市昭阳区中医院 云南 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先补血再活血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方法:对月经过少的60例门诊患者,按月经后期以补肾养血为主,经前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治疗1-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了52例,占86.66%;好转了5例,占8.333%;未愈3例,占5%。结论:先补血再活血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有改善子宫内膜情况、促进子宫内膜脱落等作用。

关键词:月经过少;中医药分期治疗;疗效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量少”。古籍有称“经水少”、“经量过少”、“经水涩少”、[1]。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30ml为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其认为该病病机为“亡其津液”。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章》根据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四物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遂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实者多由瘀血内生,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虚者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发为月经过少。笔者自2020年至今,先补血再活血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病人均来自门诊,20-45岁,其中20-35岁35例,35-45岁25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3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7-20天):精血耗伤,血海空虚,肾为经水之源,肾阴为月经来源的物质基础,患者多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腰部酸软,头晕伴耳鸣,心悸及怔忡,神疲乏力,小腹有坠胀感等。治当以养血为主,药用八珍汤加山萸肉、枸杞、杜仲、女贞子、菟丝子、制黄精、熟地等平补阴阳之剂。重在益气健脾,益精养血,肾阴肾阳双补,使气生血长,精充血足,则经血自调。

2.2 经前期(经前1周):重阳转化期,重阳将开,血海满盈而欲溢下,冲任气血变化急骤,宜活血为主。活血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药用益母桃红汤加味治疗。若以气滞血瘀为主者加郁金、香附、丹参,以理气行滞;若为寒凝血淤为主者加艾叶、吴茱萸、桂枝,以温通血脉;痰湿重者加茯苓、陈皮、苡仁,以燥湿化痰。若行经期后月经仍少者,经期仍可服药。行经期避免使用寒凉之药,以免寒凝阻滞,且嘱此期间尽量避寒冷,忌食生冷饮食,免影响气血正常运行。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拟定。痊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好转: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月经周期及经量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了52例,占86.66%;好转了5例,占8.333%;未愈3例,占5%。
5 典型病例
王某丽,女,40岁,已婚,近一年月经量少,周期26天,经期2-4天,近4个月经量明显减少,色黯,少量血块,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经前乳胀,经期腰酸痛,下腹坠痛。平素压力较大,运动少,饮食不规律,常感头晕,精神差。舌淡白,苔薄白,脉细涩。初诊为月经第8天。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无压痛,阴式彩超检查示:内膜厚约:0.4cm,子宫及附件无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诊为:肾精不足,气血不畅。患者就诊时,正值月经干净1周,故治疗先予补肾养血调经。处方:熟地15g,炒白芍15g,当归20g,川芎12g,黄芪30g,黄精13g,炒白术12g,桑葚10g,枸杞9g,山萸肉18g,女贞子17g,菟丝子14g,甘草8g,服3付,每付服2天,每天3次,每次150ml,温服。方中四物汤补营养血,党参.黄芪,炒白术,益气健脾,以滋生化之源,使气生血长,合四物汤则气充血足,经血自调。再加枸杞、山萸肉、黄精、桑葚、女贞子、菟丝子则滋养肝肾,填精益血。经前1周,再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处方:益母草30g、桃仁12g、红花15g、当归17g、赤芍13g、川芎14g、川牛膝13g、香附18g、郁金14g、鸡血藤19g、枳壳14g,茯苓12g,甘草8g.方中益母草桃红汤加减,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郁金、枳壳,舒肝理气行滞,鸡血藤温而不烈,补血活血调经。茯苓健脾利湿.固护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如此配伍,血行经通.经行顺畅。嘱病人每付服2天,每天3次,可服至经行第3日止。患者再诊时,已月经干净2天,望患者精神状态及佳,自诉月经比先前量多。色暗红,腰酸膝软,乏力症状轻微。嘱继按前月规律分期服药2疗程。患者诸证消失,月经恢复正常。
体会:女子以血为先天,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以血为基本。”血行流畅,血海按时满溢,月经按时来潮。经血乏源,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出现月经后期、量少;肾藏精气。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成为月经的基础物质。月经的产生是以肾为主导,《傅靑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2]。《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所以治法重在滋养精血,以本病虚多实少,即使是淤滞亦多属气血有伤,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故月经后期,经血亏虚,以补血为主,使胞宫血海充盈,西医学认为,补气血调经之药,有增长子宫内膜之作用,补血至一定程度后,血海满,则应活血,以泻其精血,而成月经流出,西医学认为,活血药有促进子宫内膜脱落之作用,故先补血再活血,可使子宫内膜增长至正常,且使子宫内膜脱落完全,从而可使月经量增多。如此治疗3个疗程后,才精充血足,气血畅行,经血自调。且药理研究亦表明:在补肾的基础上加活血药可改善微循环.增加卵巢.子宫等血流量,激发成熟的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月经过少,西医常归结为子宫内膜偏薄,对于治疗仍是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西医多采用雌激素、抗血小板药、血管扩张药等药物治疗,疗效尚不明确,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该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多数医家从血虚血瘀立论,治疗以补血活血为主[5],故先补血再活血治疗月经过少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21,61,66-67

[2]陈林兴,苗晓玲.调经之本主要在肾.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3] 贾静  马小娜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经验。环球中医药2020.9.13.9

[4] 《傅青主医学》.中医药典籍与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5] 陶御风,黄素英.《女科调经要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张玉诊.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5
作者简介:姓名:彭文玉(1989年12月~)籍贯:云南昭通民族:汉
职称:主治医师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