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之品牌建设: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农业高质量发展之品牌建设: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探索与实践

杨平平

英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清远  513000

摘要:近年来,英德市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依托地域传统产业,引入现代要素,大力建设“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提档升级,把地方小品种做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成效。

关键词:英德红茶;品牌建设;探索与实践

英德市位于我国南岭山脉东南部,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红壤广泛发育,气候温暖湿润,制茶、饮茶历史悠远,是岭南古老的茶区。近代英德茶产业的兴起,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同年即实现出口创汇,并在此后数年连获嘉誉,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上世纪80年代,由于市场经营体制变革,全国茶产业态势遭遇了巨大改变,“英德红茶”产业也曾一度势微。近年来,英德市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建设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彰显地域特色,发挥品牌效益,在促进地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品质,依托规模,筑牢基础创品牌

品牌腾飞,是产区所有茶农、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梦想。但若产品自身孱弱,品牌发展之路也必将是处处瓶颈,巧妇难为。英德市坚持以品质为基础,规模为依托,深挖地域特色,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有效做大做强了英德茶产业,品牌也走上了腾飞之路。2023年,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29亿元,相比2022年品牌价值增加6.11亿元,增幅超过16%,全国位列23位,红茶类中位列全国第三[1]

抓好品质管理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而抓品质管理,重点是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英德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英德红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英德红茶创百亿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贯彻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促进绿色清洁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2022年,获批筹建英德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23年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国家认定。逐步使茶叶生产加工实现质量可以追溯,让产品有标可循。2018年,《地理标志产品 英德红茶》(DB4418/T0001)获批实施,是清远市质监局主持制(修)定的清远市首个市级地方标准[2]

壮大产业规模是品牌建设的依托。多年来,面对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痛点,英德市政府采用支持、引导和推行产业化策略,以茶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据悉,2022年英德茶园面积17.5万亩,综合产值60亿元[3]。截止目前,有涉茶企业659家,新型经营主体涉茶专业合作社188家,具有SC生产资质茶企118家,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连续14年入选茶业百强县域(全国重点产茶县)。

挖掘文化内涵是品牌发展的动力。英德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植茶、饮茶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明清两代已有英德“叶茶”、“芽茶”进贡到朝廷。2018年,英德红茶制作技艺进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英德也是一片茶文化氛围浓厚的热土,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人们都偏好饮茶,盛行着“擂茶粥”这样的饮食文化。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南方茶区遍布,一个产业要提质发展,仅谈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品牌建设中,更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讲好英德红茶故事。

英德市从“小”、“特”上着手,探索“英德红茶”与其它地域特色相结合。作为广东旅游重镇,英德市政府鼓励茶企发展茶旅结合模式,把建设生态特色小镇、宣传山水田园风光与茶文化相结合,将人们对英德秀丽山水清新、绿色、健康的印象移情到品牌之上,赋予了“英德红茶”更多文化内涵,引导茶企逐步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生态装进茶杯”,全力推动生态茶园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品质赋能茶产业。截至 2022年,英德市有 40 家茶园获得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建设生态示范茶园1.9万亩,获得有茶叶类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13个。英德红茶成为首批“中欧 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保护产品。

二、面向市场,多措并举,推动品牌 “走出去”

如今的茶叶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英德红茶想要真正“走出去”,就必须将品牌运营管理工作做出特色。英德市运用“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出访推荐+跨界融合”的联动模式,将“英德红茶”的品牌推广工作梳理为多个层次。首先做好品牌宽度推广,力求广泛的建立品牌知名度;随之是坚持品牌深度推广,核心是提升品牌美誉度;第三是促进跨界融合,发挥合力,抱团发展。

大力宣传是建立知名度的直接方式。为了推广“英德红茶”品牌,英德市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多渠道并举扩大宣传。在进入市区的国道路口,英德竖立了“中国红茶之乡”的大型广告牌,利用户外广告进行品牌宣传。在各类型茶事活动中,积极主动的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直播宣传英德红茶。设计赋能树品牌,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加强品牌宣传,积极通过上央视、上高铁、下地铁、登报纸、游珠江、飘香广州塔、巡游博览会等方式,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深度推广是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有效路径。近年,英德市承办了“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2020年国际茶日广东云活动”、“2023年广东红茶产业大会”等,在这些茶事活动中,英德红茶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誉。根据《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评价报告》[4],英德红茶从4471个地标品牌中脱颖而出,入选“品牌声誉百强”。

三、加强管理,促进转化,公用品牌发挥效益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的实践是为了发挥品牌效益,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公用品牌带动辖下各经济实体品牌的发展。政府推助公用品牌的建设,但并非公用品牌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公用品牌的使用主体是各企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以及广大农户。在此条件下,英德市是加强对公用品牌的监管,促进企业品牌转化,发挥公用品牌背书作用,真正做到了公用品牌服务于民。

做好监管维护公用品牌质量和声誉。英德市通过设定“英德红茶”地理标志证明标志的使用条件和标准,审核达到相关条件才能使用,并定期核查,确保符合统一标准,确保公共品牌的质量和商誉;对于使用期间,存在不合规项整改不力或存在其他不适宜继续使用品牌的主体,及时收回品牌使用权限。对于假冒使用、超范围使用、超期使用公用品牌的,加强打击力度,坚决维护市场秩序。

促进转化推助市场主体品牌成长。英德市鼓励、引导符合资质的市场经济主体申请使用“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鼓励协会、产业园及有关组织注册集体商标,致力于形成以使用专用标志为基础,以注册商标为内动力的品牌化格局,促进形成品牌联盟,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23年,英德市就《英德市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以期进一步引导企业重视商标,提升英德红茶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石梯千级杖黎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英德南山众乐亭的崖壁上镌刻着一首南宋茶诗,记载了文人山腰煮茗的雅趣。如今,英德也走在品牌建设之路的“石梯千级”之上,只是时不我待,这一次我们要做不肯停歇的行路者,继续坚持彰显地域特色,发挥品牌效益,不断推动英德茶产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胡晓云,魏春丽,李彦雯,施金敏.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23, 045(006):26-37.

[2]曹菁.英德红茶地方标准通过评审[N].广州日报,2018,8(18):4.

[3]林明晓.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6日在英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广东英德:英德市人民政府,2023

[4]胡晓云,魏春丽.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J].中国名牌, 20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