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3

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王柯尹

缙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 丽水 321404

摘要: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教育水平低、就业结构单一、技能培训机会有限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地区居民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并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真实面貌,突出存在的瓶颈和障碍。同时,通过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旨在从教育改革、就业政策、技能培训、以及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助力欠发达地区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从而实现地区的可持续繁荣。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期望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全面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对策

引言

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瓶颈。教育水平低、就业结构单一、技能培训机会有限等问题使得地区居民难以发挥其潜力,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为此,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全面的研究,旨在揭示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制定有效对策提供理论支持。这项研究的背景旨在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挑战,为实现人才优势、经济繁荣提供科学依据。

1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1教育水平

1.1.1受教育程度统计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在教育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受教育程度统计显示,相较于发达地区,该地区的受教育人口较少。统计数据表明,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才相对稀缺,大多数居民仅接受基础教育,甚至存在辍学情况。这反映出欠发达地区在提供全面、高质量教育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受教育程度,是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地区发展的迫切需求。

1.1.2教育资源分布情况

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人力资源现状的显著特征。首先,城乡差异明显,大多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聚集在城市,而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教育设施的不足限制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加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教育差距。其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的悬殊现象,导致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好,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师资不足、图书设备匮乏等问题。这种不平衡的分布格局影响了欠发达地区整体的教育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1]

1.2就业状况

1.2.1就业结构分析

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结构呈现出相对简单和单一的特征。首先,农业仍然是主导就业领域,占据绝大多数的就业比例。由于农业就业的不稳定性和收入较低,这使得该地区的就业结构相对脆弱。其次,服务业和小规模制造业在就业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规模相对有限,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这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高技能领域的就业机会。这种结构的不足影响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阻碍了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

1.2.2失业率和就业质量

欠发达地区的失业率较高,主要源于就业机会有限、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柱,导致该地区许多居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使失业率持续居高。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就业质量也受到一定制约。大部分岗位集中在低技能、低薪资水平的行业,使得就业者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职业发展受到限制。由于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技能职位,就业者难以获得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工作。这使得失业问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挑战,更是就业质量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1.3技能水平

1.3.1技能培训机会

欠发达地区的技能培训机会相对有限,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发展。首先,由于资源匮乏和经济条件限制,欠发达地区的培训设施和师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提供多样性和专业性的培训课程。这使得居民难以获取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实用技能,限制了其就业竞争力。其次,欠发达地区的技能培训机构普遍缺乏现代化设备和培训资源,使得培训内容相对陈旧,不足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居民在面对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时,往往难以具备适应性和竞争力。

1.3.2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

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显著不匹配的情况。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该地区在满足市场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需求方面面临挑战。企业和从业人员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的欠缺,限制了满足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种不协调的状况使得欠发达地区在面对市场动态和技术创新时较为脆弱,影响了地区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

2.1资源匮乏

2.1.1财政支持不足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资源匮乏的重要障碍之一是财政支持不足。由于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因而在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方面的投入相对稀缺。财政支持不足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培训机构的设立和运营等都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然而,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导致学校设施的简陋和培训机构的不健全,限制了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财政支持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就业服务机构往往难以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多层次、多领域人才的需求。

2.1.2教育设施不完善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障碍是教育设施的不完善,这直接受到资源匮乏的制约。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相对低迷,政府对于教育设施的投资相对不足,导致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建、维护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学校的基础设施普遍简陋,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学科配套设施不足,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培训机构也面临类似问题,缺乏先进的培训设备和专业师资。教育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影响了其知识水平和技能培养。这不仅阻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地区的整体发展潜力[2]

2.2制度问题

2.2.1就业制度不健全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制度问题之一是就业制度的不健全。由于缺乏完善的就业法规和政策支持,导致就业领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就业机会分配不均,缺乏公平竞争机制,造成人才流动受限,妨碍了人才的合理配置。其次,缺乏灵活的用工机制,使得企业在招聘和人员管理方面面临局限,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此外,职业培训和技能认证制度不完善,使得员工的职业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就业市场的运作效率,阻碍了人才的充分发挥。就业制度的不健全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公平感,影响了居民的就业体验。

2.2.2教育管理体制滞后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制度问题之一是教育管理体制滞后。该地区的教育管理存在一系列滞后的特征,如决策机制不灵活、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等。首先,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管理机构的决策相对滞后,难以及时应对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其次,管理手段滞后导致教育管理效率不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种滞后的教育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了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育管理的滞后使得教育体制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制约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2.3文化观念

2.3.1传统观念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化观念在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传统观念对人才培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传统观念往往强调稳定和传承,对于新兴思想和创新的容忍度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使得人才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次,一些传统观念强调特定职业的地位和荣誉,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人才在选择职业方向时过于受限,使得一些具有潜力的领域难以吸引足够的人才。传统文化观念对于性别、阶层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使得某些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限制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2.3.2就业观念与发展意识

文化观念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就业观念和发展意识对人才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文化观念中,某些地区可能更强调传统职业的稳定性和荣誉,导致居民更倾向于传统产业的从业,而对新兴产业和创业的认知较为保守。就业观念的影响也体现在职业发展的态度上。如果文化中强调对固定职业的依赖和传统模式的追求,可能会削弱个体追求创新、自主创业的动力,从而制约了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发展意识方面,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对于社会发展的整体认知和积极参与的觉悟,导致居民对于个体发展的期望相对保守。这可能导致对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培训的抵触情绪,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3]

3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措施

3.1教育改革

3.1.1提高教育投入

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是关键一环。首要措施是提高教育投入,确保更多的资金用于提升教育质量。增加经费将有助于改善教育设施、提升师资水平以及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此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支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确保公平教育的关键步骤。提高教育投入还包括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以降低其受教育的经济负担,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创造更为有利的教育环境,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整体社会进步。

3.1.2优化教育体制

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优化教育体制。这包括加强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效益和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建立更灵活、透明和负责任的管理体制,可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变化的教育需求。优化教育体制还包括提高教育效益,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推进制度创新是必要的,包括对招生、评估、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这些举措,优化的教育体制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加高效、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教育环境。

3.2就业政策

3.2.1创业支持政策

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政策需要重点关注创业支持。建立创业支持政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减税优惠和创业培训等措施,可以激发创业活力。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和投资项目,提供初创企业融资支持,有助于解决创业者面临的启动资金难题。同时,减免创业者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创业培训也是创业支持政策的一部分,提供实用的商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帮助创业者更好地经营企业。政府还可以通过简化创业流程、提供市场信息和搭建创业平台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这些创业支持政策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支持创

3.2.2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是欠发达地区有效就业政策的核心。通过建立全面的职业培训体系,政府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市场对各类技能的需求。投资于提升技能水平的培训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就业者的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政府还可以通过合作与资助,促进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此外,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个体职业人士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劳动力素质。通过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策,欠发达地区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提高就业者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政策也有助于缩小技能差距,提高就业者的稳定性和生活质量[4]

3.3制度建设

3.3.1建立完善的就业制度

建设完善的就业制度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这包括建立公平的招聘机制、完善的用人合同制度以及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公正的招聘机制,确保所有人才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就业,从而提高整体的用人效益。建立健全的用人合同制度有助于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用工的稳定性。此外,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使员工保持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建设完善的就业制度有助于提升用人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为欠发达地区创造更具活力和韧性的就业环境。

3.3.2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是欠发达地区制度建设的迫切需求。通过建立更为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新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加注重个体综合素质和实际贡献,而非过于依赖传统的学历和职称评定。引入更为灵活和多元的评价标准,包括创新成果、项目经验、实际绩效等,有助于打破僵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建立动态更新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快速变化和发展需求。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有助于吸引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投身欠发达地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改革应当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评价机制与地区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3.4文化宣传

3.4.1提升人才发展意识

通过文化宣传,提升人才发展意识是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宣传应强调个体的职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繁荣的紧密关系,鼓励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弘扬成功人士的事迹,展示个体发展的成功案例,激发更多人才的奋斗动力。文化宣传还应传递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强调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的重要性,使人们认识到职业生涯中不断进修的价值。此外,宣传活动也应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尝试、追求独特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这些文化宣传手段,能够塑造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人才发展文化氛围,激发欠发达地区人才的潜力,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文化环境[5]

3.4.2打破传统观念的宣传活动

打破传统观念的宣传活动是为了引导人们超越固有思维,勇于追求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广泛传播成功案例和创新故事,强调多元化职业选择的机会和成就,宣传活动能够打开人们的视野,鼓励他们挑战传统,勇敢创新。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如社交媒体、电视、网络平台等,宣传可以呈现不同领域的先锋人物,分享他们在创新和变革中取得的成功。通过宣传,强调职业多样性、个性发展和非传统路径上的可行性,鼓舞人们跳脱传统束缚,追求更具个性和激情的事业。此外,定期举办创业论坛、主题讲座,提供行业前沿信息,促使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观念的限制,激发他们敢于突破传统、开创新局的勇气。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可以培养更具开放心态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氛围,推动人们更加积极地拥抱变革,迎接未来的挑战。

4结语

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旅程中,深入剖析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的全面认知,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旨在解决困扰该地区的人才挑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个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制定灵活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并建设健全的制度机制,有信心在未来推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爱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效益分析[J].经贸实践,2018,(20):225-226.

[2]陈欢.试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事业单位人才流失问题[J].就业与保障,2023,(08):55-57.

[3]陈亮,李雪梅,马良英等.欠发达地区创新乡村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08):95-96+99.

[4]李雪莲,杨春凤,高建斌.中部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思考——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3,(09):16-18.

[5]张祥俊.参照点依赖与欠发达地区人才政策推广优化策略[J].中国人事科学,2022,(08):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