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DR)诊断肠梗阻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DR)诊断肠梗阻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

沙秋

永吉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132000

摘要目的:探究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DR)用于梗阻疾病的诊断效果及准确性。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 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对照组)及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诊断(观察组),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检出率较低,p<0.05。 结论: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及准确性均较高,尤其是用于明确梗阻部位具有较好优势,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性较低,所以建议在临床上采取联合诊断,保证肠梗阻的检出率。

关键词:腹部 X线数字化摄影;肠梗阻;诊断效果;准确性

前言:肠梗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腹部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等特点,如不及时进行诊治,可能引起肠穿孔、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基于此,本研究对7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探究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DR)对肠梗阻诊断的效果及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 年12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对照组)及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诊断(观察组),其中男性有38例,女性有32例,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51.32±2.67)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为肠梗阻,排除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及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选择迈瑞DP22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MHz - 5MHz,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主要扫查肠管的大小、运动情况及形状,同时了解肠壁的层次、肠内积液、肠壁厚度及血流情况,并顺着扩张肠管找出肠梗阻部位,对疑似梗阻位置进行横纵切面、斜切面的加压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检查:选用法国斯达福 DR 拍片机,输入患者相关资料,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以获得配合,患者选择站位、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肌至耻骨联合,检查前指导患者屏气,过程中取自动曝光模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评估诊断图像,将检查结果详细准确记录。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最终治疗为金标准,对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及腹部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通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组名

例数

准确率

对照组

70

59(84.29)

观察组

70

68(97.14)

X2

-

6.869

P值

-

0.009

2.2 两组患者检查实际情况对比      见表2

2两组患者检查实际情况对比[%]

组名

例数

梗阻原因

梗阻部位

绞窄性肠梗阻

对照组

70

24(34.29)

41(58.57)

49(70.00)

观察组

70

26(37.14)

63(90.00)

31(44.29)

X2

-

0.124

18.098

9.450

P值

-

0.724

0.001

0.002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无法顺畅运行,不能正常的通过肠道,由于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病情发展较快,未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肠穿孔、肠坏死等继发情况,甚至发生休克或死亡,而因肠梗阻导致死亡的主要是绞窄性肠梗阻,其死亡率高达20%[2]。因此,尽早诊断,及时明确肠梗阻的类型、原因和部位,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肠梗阻的诊断多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和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检查,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检查,简称DR,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操作便捷、成像分辨率高等优点,极大改善了X线照片和图像质量,为临床抢救患者生命提供快捷准确、高质量的X线影像依据[3]。临床表明,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检查大大提高了对肠梗阻的检出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检出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以,肠梗阻患者采取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检查进行诊断,优势较明显,准确性较高,但对于部分梗阻不能完全检出,故建议临床正在开展诊治工作中联合腹部超声检查,以提高肠梗阻的检出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 隋岩,杨德武,李迅茹,等. 基于不同附加滤过的腹部数字X射线摄影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7):519-523.

[2] 刘娜,李鹏,王惠萍,等.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4):281-285.

[3] 马超伟,何子福,彭锐,等. 数字化导管定位X线图像的视觉分级分析:双能量减影和导管类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6):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