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1

如何改善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

兰霞

泸州市精神病医院护理部  四川  泸州  646000

精神科住院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会使得其人际关系缺损,自我功能降低,且由于污名化带来的羞耻感,也会加重患者无力感与自卑感。另外,老年患者缺少家庭关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可能导致压力、抑郁、自杀等严重问题。如何帮助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维持良好心态,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已成为近年重点关注的卫生议题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特点

(1)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会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此类药物对于神经系统存在一定损害,加之疾病病程长,药物损害累积,患者会出现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注意力差、行动迟缓、思维贫乏、听力与视力减退、协调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患者更容易发生坠床、跌倒、误食等不良事件,对正常医护都有严重影响。(2)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薄弱,而长期住院会导致患者生活能力进一步退化,另外疾病侵袭会损伤机体和精神,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欠缺,如不能随季节与气温变化自行增减衣物、不能维持个人卫生、不知饥饿或饱腹、不能找到自己的病房或床铺、大小便不能自理等。(3)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法对医护人员准确描述自身病情与需求,由于患者普遍存在认知障碍与自卑心理,其不能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进行病情沟通。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进行性退化,药物代谢与排泄过程更慢,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普通患者的用药经验无法适配老年患者,这时就需要与患者交流了解治疗情况,但因病情影响,患者反应较为迟钝,有时甚至完全不能感受到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或无法描述自身感受。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

(1)失落感: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必然会导致家庭与社会角色的缺失,而地位的改变会导致心理落差感严重,甚至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被家庭和社会抛弃,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存在此类心理的患者主要有两种情绪表现,一是少言寡语,表情冷漠,甚至完全杜绝与他人交流;二是狂躁易怒,一点小事即有可能发怒,或他人不能理解自己意思时便不会解释,立即发怒。(2)恐惧感: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理能力的丧失、病情加重、经济与家庭负担等影响,恐惧心理更甚,甚至终日生活在恐惧中,部分患者因恐惧感严重会害怕与他人接触,另一部分患者则会表现为偏激、易怒。(3)自卑感: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会使得心理负担加重,其会认为自己不被家庭认可,与社会脱节,而社会的飞速发展更会让其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老年人学历能力弱,其往往不能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一旦患者根深蒂固的认知被改变,就会产生自卑感。另外,患者会认为是自己为家人、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负担,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即便患者病情逐渐康复,其也会认为自己是又脏又臭的,已经丧失作为长辈或朋友的地位,对家庭、社会会流露出胆怯心理,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逐渐下降。(4)孤独感: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脱离正常的社交圈,若儿女、配偶长期不来探视,会逐渐加深对家庭、对社会的疏离感与孤立感,这会使得患者更为感性,容易哭泣,拒绝配合治疗,长此以往甚至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预防护理对策

(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工作,这是护患双方重要的沟通契机。护理人员需要先行评估患者认知程度、疾病进展、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等,选择发放宣传册、组织知识讲座、言传身教、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精神病病因、主要表现、患者常见认知误区及正确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矫正错误理解,加强治疗信心。(2)外部支持:组织志愿者、患者家属开启联谊活动,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关心与鼓励。因为患者对于配偶、子女的陪伴非常盼望,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家属多加探望,增加陪同次数与时间,帮助患者走出负性心态困扰,避免其因担心亲人嫌弃而产生顾虑,增强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志愿者服务则能增加患者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途径,让患者能够减少对外界的陌生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与关心,减轻其孤独感与疏离感。(3)生活指导:对于自理能力较弱的患者,若是单纯因年老体弱所致,护理人员可增加生活护理内容,满足患者生活所需,帮助其维持良好心态。若患者是因疾病导致自理能力丧失,或是因长期住院使得自理能力减弱,应当辅助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如饮食、更衣、如厕、维持个人卫生等,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4)情绪疏导: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是其长期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像朋友一样支持患者,主动循环患者是否有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工作内容、认知程度等,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满足力所能及的需求。同时与患者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为其介绍疾病的病理及患者现状,让其了解疾病病因与诱发因素,在患者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尽量规避此类因素。强调患者亟需心理支持,告知其不可歧视患者。

精神病严重威胁人类精神健康,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使得精神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重视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其予以必要且及时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也能避免患者产生轻生想法,帮助其快速回归家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