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肌病规范化诊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线粒体脑肌病规范化诊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评价

舒余虹

禄丰市人民医院   云南禄丰  651299

[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线粒体脑肌病的规范化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例并给予患者规范化诊疗,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患者运动耐力、活动耐力及计算力均获得显著改善,精神行为恢复正常,社会功能部分恢复,生活能够自理。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采用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方案可提高疾病确诊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规范化诊疗;治疗方案;预后评价

    线粒体脑肌病为由线粒体结构或者功能异常而造成的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紊乱,属于多系统疾病,其中,脑及肌肉为主要受累部位,具有临床异质性特点,可于任何年龄段发病,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由于特异性缺乏,故而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导致治疗延误,因此,早期对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及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及促进其预后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本次研究以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自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观察和评价患者接受规范化诊疗方案对促进其预后改善所发挥的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张**,性别:女,年龄:46岁,体重:32kg,身高:145cm,因乏力、听力下降及渐进性反应迟钝10余年,加重1周于2021年6月入本院急诊进行治疗。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门诊初步诊断反应迟钝待检查。询问和了解患者病史:患者病程长达10年,起病缓慢,表现出无诱因听力下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及记忆力减退等,轻微活动即可出现乏力症状,同时伴头痛、失眠、纳差及体重下降等症状,患者体重下降明显,2周减轻5kg,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现象,存在精神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调查和掌握患者既往史及家族史:2型糖尿病病程达12年,患者规律接受降糖药物口服治疗,无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颅脑创伤史、肺部疾病或者肝脏疾病病史,无饮酒及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患者母亲及哥哥、姐姐均有反应迟钝、听力障碍病史且未接受诊治。

观察患者临床体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肌无力、运动不耐受以及耳聋等,患者心、肺及腹部功能均无异常,专科查体结果显示患者表情淡漠,行走不稳定,认知功能不全,对答部分切题,听力下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2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度较高,眼球各向运动均正常,未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患者伸舌居中,存在咽反射,颈部无抵抗力,四肢肌力达5级,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征。脑膜刺激征为阴性,跟膝胫试验及指鼻试验显示患者不能配合检查。

为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CT征象显示患者左侧颞顶叶可见低密度灶,双侧基底节区存在钙化现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ADC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MRI检查可见长T1及长T2信号的飘带征及花边征。

予以患者生化检测、听力测定及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查等辅助检查,乳酸运动实验结果呈阳性,静息状态时患者乳酸检测值为4.13mmol/L,活动后即刻乳酸值达5.27mmol/L,休息后乳酸值降至4.92mmol/L。血糖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值为6.88mmol/L,餐后血糖值达14.60mmol/L,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肌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正常。听力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为双耳中重度混合型耳聋,脑电图提示患者为广泛慢波。为患者实施基因检测,检测项目为线粒体DNA全长测序,采用二代高通量(NGS)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患者MT-TL1基因出现变异,位点变异信息为m.3243A>G,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异质变异现象。

综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等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高脂血症,排除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疾病,肿瘤标志物检测、双肺CT检查以及腹部彩超检查均无异常,排除梅毒、HIV及肝病等传染性疾病。

1.2.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能量支持治疗以改善线粒体功能,大剂量摄入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二钠,静脉滴注能量混合剂量,口服维生素E、ATP及辅酶Q10,静脉滴注硫辛酸,动态监控血糖水平,保持水盐电解质平衡,同时实施对症治疗,为患者提供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监督患者规律锻炼。

1.3观察指标

  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观察和评价患者预后改善情况。

2结果

   患者运动耐力、活动耐力及计算力均获得显著改善,精神行为恢复正常,社会功能部分恢复,生活能够自理。

3讨论

线粒体脑肌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线粒体DNA缺陷引发,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均出现异常,导致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氧自由基大量生成且乳酸大量堆积,继而诱发神经肌肉系统病变

[3]。该病属于母系遗传病,以线粒体脑肌病合并卒中样发作及乳酸血症为常见类型,相关mtDNA突变基因数量较多,可达30余个,而且mtDNA3243A>G突变为主要引发原因,导致患者大脑皮质受累并表现出假分层样坏死,可伴微小血管增生。

任意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癫痫、卒中样发作、精神及认知障碍、头痛、肌无力、运动不耐受、感音神经性耳聋、胃肠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等[4]。基因检测及肌肉活检阳性率均较高,生化测定可检出高乳酸血症,患者脑及脑脊液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脑部CT及脑部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线粒体脑肌病诊断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T检查颞、顶及枕叶皮质与皮质下可检出低密度灶,可合并双侧基底节钙化现象,MRI检查可见病灶位于皮质及皮质下,信号呈飘带征或者花边征,容易累及颞叶及枕叶。该病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容易造成患者后延误,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可逆性后部脑部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和区分。

临床可通过补充能量及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式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如大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E等,配合耐力训练及阻力训练等运动疗法可促进肌力改善,遗传治疗、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也能够取得确切疗效[5]

此次研究中,线粒体脑肌病患者接受规范化诊断后病情获得确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规范化的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个案研究和分析可知,予以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规范诊疗可提高疾病确诊率,对于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以及预后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贝贝,曹文慧,祝传禛,等.迟发性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1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1):101-102,22.

[2]郑叮丹,李秋利,冯刚华,吴积宝,李海鹏.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病变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6):420-421.

[3]卓木清,李小晶,彭炳蔚,等.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23,41(9):661-667.

[4]李亚彬,方辉,张磊,等.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误诊1例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J].甘肃医药,2021,40(4):345-347.

[5]何君,胡献祥,孙继红,等.2例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表现[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9(3):304-306.

作者简介: 舒余虹,女,(1981年05月),籍贯:云南禄劝,科室:神经内科,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主研方向: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