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必然与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5

可能、必然与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

张学雄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摘要:各国现代化有很多共性,政党政治是其必然产物,政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政党推进现代化之“可能”。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具备无产阶级政党一般性质与历史使命,肩负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组织优势、革命特质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之“必然”。通过明确前进方向、领导力量、实施主体、发展计划和可靠途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径”。

关键词:无产阶级政党;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张学雄(1989-),男,新疆沙湾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时代研究。

引言

工业革命促使生产方式极大变革,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如今,部分发达国家已通深化原子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的同时,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必须走一条政党主导的现代化道路,唯有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1]]

一、何以可能:政党与现代化进程的交互影响

现代化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2]]。在政治生活方面,政党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新型政治组织,是划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水岭。政党与现代化进程互为促进关系,一方面,政党是现代化本身的产物,来源于政治生活现代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解放先进生产力,作为新阶级的代表政党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变革。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发挥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一)政党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1.政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生产方式的确立

政党是社会中特定人群利益的集中代表着,按照不同的阶级与阶层,可以将政党划分为不同性质。政党是社会全体成员不断聚合、密切联系,成为整体性结构的结果。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原本孤立、封闭的产业结构、产业分工被打破。商品自由竞争、人口自由流动,让每个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中的一环,打破了人与人的时空界限,原本孤立的个人被资本主义社会链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地位,社会成员进行了分化形成了阶级,不同阶级的人们组织起来,参与到国家事务中。现代生产方式的确立,为政党提供了必要经济条件、社会条件。

2.政党的合法性得益于民主思想的确立

政党是具有特定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有特定纲领的政治组织,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政党的形成不仅归根于现在生产方式的确立,要让民众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中意愿,还需一定的思想做统领,以便将孤立的个人组织起来。这得益于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被认可。资本主义宣扬自由与平等,通过“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等思想,提出国家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赋权。使得人人均可参与国家事务,均需参加国家事务。而政党政治正是人们选派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典型模式,这既保证了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合法性,也部分让民众行使了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

3.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

孙中山说,“国家必有政党,一切政治始能发达”。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现代国家组织形式的重要力量,是“党建国家”的逻辑。西方国家在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不断完善其政治制度,政党政治是其中重要标志。政党政治的实质是不同阶级通过执掌国家政权,将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行推行和巩固。通过两党制或多党制,由两个或多个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来达到社会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平衡。

(二)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党的重要作用。自政党形成以来,人类社会逐步生成了以政党政治为代表的现代国家组织形式。一方面,政党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为充分保障本阶级的利益,谋求更大的利益空间,就要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成为更先进的政党。另一方面,政党本身通过自身能力的强化,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知,成为执政党后,通过国家意志,不断提高着国家建设水平,引导社会良序运行。

1.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组织社会生产作用

现代化首先是生产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生产资料的集聚和生产过程的有序。针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要求政党协调好各方利益,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组织好社会化大生产,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调控供需关系,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为整个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通过多种方式,从整体上对社会生产进行规划、组织和调整。

2.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要实现现代化,没有统一的国民意志很难实现,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并由一个组织来领导和确保实施。“它既趋向于在政治上有组织的集中政权,同时又趋向于在更大的结构中整合人的活动的各个方面”[[3]],这就需要一种组织化机制来化解支撑,政党便是其中重要的支撑力量。不同的政党是不同利益的代表,政党通过斗争与联合,才能找到规范大部分人的社会准则,制定符合各方的国家发展规划。通过国家职能的发挥,以舆论、教育教化等方式进行正向的引导,以国家强制力进行负面惩戒,来维护现代化推行稳定。

3.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利益协调作用

不同阶级、不同群体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纠纷。需要通过政党间联合与博弈,不断完善分配方式,协调好各方利益。成为国家执政党后,政党需要通过提高工人福利、保障工人待遇的方式来缓和劳资关系,积极协调处理不同阶级的矛盾冲突,使对抗性的矛盾缓和为非对抗性的矛盾。通过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服务,保障全社会共同利益,找到协调各方的利益分配方式,为现代化顺利推行提供稳定的社会状态。

二、何以必然:使命型政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4]]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其一般性的特征和使命,具体到中国实践,则是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复兴伟任。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性特征与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指出人类文明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为更好的领导无产阶级斗争,需要其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无产阶级政党,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了指引。

1.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是为无产阶级争取利益的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其性质和特点。

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就在于它的人民性立场,从本质上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单个的无产者在与资本家的对抗中,逐渐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阶级斗争中不断壮大,当阶级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后,无产者便组成了政党。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来源于无产阶级群众,在利益上两者是一致的,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意志为意志,以无产阶级利益为利益。共产党人坚守无产阶级阶级立场,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代表并服务着无产阶级群众。

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表现在其理论和实践方面是先进的。相比普通人群,共产党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两方面先进性。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不断探索无产阶级运动的规律,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得失,并不断改进理论,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形成科学的理论思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始终是阶级运动中是最坚决的部分,“始终起推动作用”。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以维护整个阶级利益为己任,坚持不懈进行阶级斗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2.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在于领导广大无产者,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新形态,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说明了实现这一使命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弊端和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共产党宣言》中指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5]]即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它必然灭亡。当社会主义建设具备足够的条件和时机时,它必然胜利。相对封建王朝,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天性逐利的资本不断迫使其他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致使生产资料逐渐被少数人掌握,也导致了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日益贫困。生产的进步却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自身制度的弊病,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但资产阶级不会自己主动退出历史舞台,需要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者夺取国家政权。在掌控国家机器后,消灭旧有社会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集体占有,从而消除剥削、消灭阶级、到达共产主义。届时,人才得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实现自由。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引。

(二)中国共产党担负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6]]一经成立,中国共产党就自觉担负起探索现代化的使命,持续不断地寻找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组织优势、革命特征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肩负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历史任务的政党,具有最广泛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理论内在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其中,科学性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革命性就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现代化进程中不合理的因素,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保证现代化朝着社会主义方向,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

近代中国饱受战火摧残,主权丧失、土地沦丧。各阶层掀起了广泛的爱国救亡运动,但都失败了。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其他爱国救亡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其代表的阶级,不能最广泛团结、动员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其使命担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与无产阶级政党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取向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与其他阶级性质的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党的组织优势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

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而党的基层组织,则是连接党中央与具体单位、个人的最后一公里,是传递传达、落实部署党中央决策到社会各领域的最后一环。中国式现代化中“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7]]。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数据,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为9514.8万名,各级地方委员会3199个。全国8942个城市街道、29693个乡镇、113268个社区(居委会)、491748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9%。通过党的基层组织,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所在。凭借全国各地的毛细血管网,为中国式现代化保证了群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4.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中国社会革命

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既得利益集团阶级固化,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底层人民很难找到上升空间。而现代化进程则是不断打破枷锁、打破藩篱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运动与发展的观点,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供自身能力,积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需要。“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8]]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自觉,绝不容许特权阶层的决心信心,以及多种方式的清除党内的顽疾,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青春与活力,不断适应和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断引领中国的社会革命。

三、何以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构建

作为使命型政党,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通过顶层设计,不断发挥人民主体性作用,通过五年计划和远景目标的制定,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的具体化。

1.中国式现代化底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结合,不能因现代化的进程改变社会的底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9]]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文明一种新的形态,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模板,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将社会主义特色鲜明的写在旗帜上,写入现代化建设的方案中,中国式现代化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前提,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限定。

2.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设计者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设计者,总体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方向指引、方案设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既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看不到人民群众和其先锋队的区别。又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当做毫无关系的主体。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10]]政党和群众的结构性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仅靠中国共产党无法完成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中国人民自己去辛勤建设。然而,如何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走弯路、减少曲折,并保证进程中的公平性、科学性问题,则需要群众中掌握真理、践行真理的领袖人物来掌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谋划者和实践者的关系,如同大脑与四肢的关系。历史雄辩的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在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中,找到中国的出路。人民群众也坚定不移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视其为主心骨。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高屋建瓴的设计,是人民的选择。

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实施主体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推进是每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其掌握先进的社会发展建设理论,就需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将理论的东西具体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目的是为了群众,方法是依靠群众。但人民群众绝不是单个人的堆砌和叠加,而是接受了党的领导、被先进思想武装了的人民群众。愿意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的主体。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基本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将现代化方案的实现和群众创造自身美好生活愿景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团结和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现代化建设。

4.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方式是制定发展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制定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目标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在时间上,中国共产党总体上对实现现代化建设规划进行了多次适当调整。从明确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到党的十三大的“三步走”,到党的十五大的“新三步走”,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两步走”,进行了先后三次大的规划。《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部署,要求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内容和深度方面提,从《论十大关系》中首先探讨了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比重的关系,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再从党的十七大明确“四位一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扩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最后到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总体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发展为“五位一体”,体现着全面现代化的要求。

5.中国式现代化可靠途径是全面改革开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11]]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全面改革的过程,通过破除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思想上、经济上、制度上的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

在思想层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来冲破思想藩篱。当下,社会局势风云突变,更好处理好和平与冲突、发展与稳定、国际与国内的关系。同时,积极注重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既与时俱进又坚守本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12]]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经济层面,马克思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前提,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初,使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得到科学认识,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不断改革,使中国在所有制、分配领域、引导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强劲动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同时,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在制度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4]],通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促进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也是推进现代化的国家职能要求。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裁撤合并臃宕的部门,新增当下需要的机构。科学分配各个部门管理权责,在强化监督与管理的同时,积极做好行政服务。在体制机制设置上更完善、以制度抓高效。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使党和国家的治理水平超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中心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又依靠人民,既“解放生产力”又“解放人”,坚持刀刃向内,通过自我革命规范权力、引导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党性原则要求与引导干部,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支经得住诱惑、挑得起重担的领导力量。同时,处理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在法治前提下,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保持好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加强社会与群众监督,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3.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4-7.

[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

[12] 范春英,孙秀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论析:命题、建构、特征[J].重庆社会科学,2023(05):6-16.

[13] 刘嗣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3(07):6-17.

[14] 郑秀玉.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J].理论视野,2022(11):58-65.

[15] 方世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J].学术探索,2023(01):18-24.

[16] 颜晓峰.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J].唯实,2023(01):16-19.

[17] 黄欣,丁晓强.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06):17-23.

[18] 吴建雄.百年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20-28.

[19] 王先俊.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释[J].南都学坛,2023,43(01):77-83.

[20] 刘学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意义·路径[J].实事求是,2022(05):5-12.

作者简介:张学雄(1989-),男,新疆沙湾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

 


[[1]]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4-7.

[[2]] 熊吕茂.中外现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第八卷,第四期.

[[3]] 薛小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意涵[J].兰州学刊,2022:14-26.

[[4]]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4-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4

[[6]] 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

[[7]] 习近平.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J].先锋,2019(07):2.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3.

[[10]]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