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生态气象观测现状及需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汕尾生态气象观测现状及需求分析

刘少彬, 林玉奴,莫锦博

汕尾市气象局,广东汕尾 516600

摘要:通过对汕尾市海洋、湿地、森林等生态气候资源的排查,掌握汕尾各系统生态气象观测的现状,然后根据广东省有关生态气象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气候品牌的创建计划,提出现阶段汕尾生态气象观测的需求,为未来推进生态气象观测站点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气候;气象观测;现状;需求分析;汕尾

引言:

汕尾地处广东东南沿海,土地总面积4838平方米,北部高丘山地,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海丰县莲花山,海拔1337.3m,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约占总面积的43.7%。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总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 港口和3个海湖。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使汕尾拥有丰富优质的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用气象观测手段实现对这些资源的科学分析,有利掌握汕尾生态气象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统筹科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和发展生态经济。

1资料和方法

针对汕尾海洋、森林、湿地等三个方面的生态气候资源的特点,以及地理及自然资源的相对稳定性,本研究利用2019年百科中汕尾市地理、自然资源等数据,以及2022年汕尾辖区气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生态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参考李秋楠湿地生态资源有关海丰湿地生态资源开发情况,将汕尾生态气候资源数据全面搜集分析,并以图表的方式将生态气象观测现状展示出来。研究方法采用相对简单的功能分析法、调查法和空间区域分布法。借鉴秘晓东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制定和徐宗焕湿地生态气象监测方法等研究方法和成果,将汕尾生态气象观测需求以空间分布图表等方式展示出来,为下来汕尾地区生态气象观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现状分析

汕尾生态气象观测起步较晚,观测手段单一,观测要素缺乏针对性,观测空白区域较大,是目前汕尾三大生态系统气象观测普遍存在的短板。在海洋气象生态观测方面,只对海上或地面气温、湿度、风向风力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水下例如海温、海盐、海流等海洋气象观测均未开展,特别是针对海洋养殖的生态气象观测更是基本空白。而在汕尾占据较大比例的湿地和北部山区森林生态气象观测布局方面,目前也只在汕尾城区、海丰县及陆河县螺洞布设10个负子离生态观测站和个别常规气象要素观测站点(详见表1)。

表1  汕尾生态气象观测站点统计表

生态资源类型

气象观测站点

观测要素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海岛站6、海岸站5

区域站若干、生态站10

温湿压、雨量、风

温雨风、负离子

湿地生态系统

区域站6

温湿压、雨量、风

注:资料统计截至2022年12月

由上表可以看出,汕尾生态气象观测现有的站点布局和观测要素远远无法满足其生态气候评估、开发保护和科学利用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森林和海洋资源观测站点分布,存在较大的观测盲区,现有的站点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汕尾整体森林和海源生态气候特点,观测数据缺乏较好的代表性。二是观测手段和观测要素缺乏针对性,特别是针对海洋和湿地的观测,温湿等常规气象观测要素无法代表海洋和湿地生态资源的其他气象因素和参数。三是生态气象观测规划明显落后于生态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创建气候品牌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缺乏全面准确的气象数据支撑。

3  需求分析

汕尾生态气候资源丰富,分布在海洋、陆地、山区、河流等多个区域,其对生态气象观测的需求也趋多样化。针对汕尾地理特征、生态气候资源和目前现有气象站点分布情况,结合广东省综合气象观测站网规划(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和广东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汕尾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汕尾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未来建设方案(2021-2025),从气候品牌创建、全国首个零碳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态资源开发保护、湿地及森林资源规划等多个方面对站点布局和观测要素进行需求分析。

3.1 海洋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全国首个零碳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推进,对生态气象观测的需求尤为迫切,首先是广阔海域对气象生态观测站点的密度需求,两大湾区海流走向各异,加密气象生态站点观测才能全面掌握汕尾近海海洋生态气候特点,其次是海盐海温等海洋要素存在明显差异,汕尾迅猛发展的海洋养殖对海温海盐海流等观测要素有着深层次的需求。

3.2湿地及森林资源保护

多年来,随着汕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湿地资源也呈稳定趋势,省级岛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显著。但随着“绿美汕尾”和湿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湿地及森林资源区域控制和保护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生态气候资源区域划分是对整个生态资源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这对生态气象观测布局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是要统筹常规区域气象站和生态气象站点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其次是要根据辖区内湿地及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规划生态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再次是要增加负离子、氧含量、日照、噪声、二氧化碳、光合有效、大气成份、总辐射等有针对性的观测要素。

3.3气候品牌创建

汕尾濒临南海,冬无严冬,夏无酷暑,是居住和特色农业种植的优选地。对些,汕尾借力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气候品牌工作。 “陆河·中国生态养生之乡”、“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海丰•中国气候宜居县”“海丰莲花山•岭南四季养生福地”以及华侨管理区“华侨侨香米·岭南生态气候优品”等气候品牌已先后授牌。针对气象品牌维护的气象保障需求,应在气候品牌创建区域规划建设含有能见度、紫外线、舒适度等气象要素的气象观测站。

结论

对汕尾生态气象观测未来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地制宜、因需制策,统筹谋划好全市生态气象观测是推动“冬养汕尾”、 “绿美汕尾”、“海洋牧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汕尾岛类保护、生态旅游、海洋养殖等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鹏飞,朱玉洁,周勇等.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43(03),145-148

[2]李秋楠. 广东省汕尾市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3]秘晓东,王静,李秀芬等. 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制定. 国家科技成果.2007

[4]徐宗焕, 陈家金,李丽纯等. 福建省湿地生态气象监测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科技成果. 2013

作者简介:刘少彬,(1975.07),男,汉族,广东海丰任,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综合观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