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1

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如何护理?

毛琴

泸州市中心血站  四川泸州 646000

单采血小板是献血的一种形式,可以救治许多需要血小板支持的患者,然而,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和献血反应。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舒适至关重要。为更好开展此项工作,减少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对献血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献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仅有口周麻木,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眩晕或连续呵欠等现象;中度: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血压下降等;重度:除轻、中度症状外,还可出现意识模糊,晕厥,惊厥,心律不齐、意识障碍、抽搐、心音低钝、血压下降、脉细速等症状。

二、引起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1、枸橼酸钠中毒。在单采过程中,全血与抗凝剂(ACD-A)的比例一般设置为10~9∶1,且部分离体血液可能使献血者的血钙降低而来不及代偿,血浆内枸橼酸钠增高,进而使血清结合钙上升而游离钙下降,因此,出现口唇、面部、及指端麻木,甚至手足抽搐等症状。

  2、精神因素。由于献血者未做好思想准备,对采集过程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强,进而血压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献血反应。

  3、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劳累等原因导致献血者机体应激状态提高,可进一步兴奋迷走神经,使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产生献血反应。

  4、献血者个体因素。性别之间主要为体重差异,体重较轻者血容量相对较少,和采集双治疗量的血小板一样,需要处理较多的血液才能收集到足够的血小板,因而进入献血者体内的抗凝剂量也较多,故而发生像1所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5、其他原因。如进食后不久即进行单采采集,血液主要分布在胃肠道,而一些主要脏器(脑部)的血供降低,再加上枸橼酸钠的刺激,很容易诱发献血不良反应。

三、预防措施

 1、预防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对体检初筛合格的献血者,实行采前10 min口服葡萄糖酸钙10~20 ml,若采集双治疗量血小板在机采过程中加服1次,一旦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症状,立即再次给予钙剂10~20 ml口服,短时间内症状多数可缓解,同时适当降低血液回流速度(降至<50 ml>

2、预防精神因素引起的献血反应。采前要做好对献血者的宣教工作,使其明白基本的血液生理知识:如血小板采后3 d即可以得到恢复到采集前水平;红细胞、白细胞基本无任何损失;血容量即刻得到恢复;血浆蛋白亦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使用的一次性管路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无任何传染性等,使献血者放心,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献血场所,最大限度的降低献血反应。

3、预防个体因素引起的献血反应。对于个别体重较轻或女性献血者,除做好采前应对措施外,一开始采血便采取平卧式或降低体位,以增加回心血流量;降低采血流速,男性献血者≤80 ml/min,女性献血者≤60 ml/min;同时密切关注血细胞分离机工作状况,遇到报警及时、正确处理,以周密的方法来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另外,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标准采集,除关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体检要求外,另增加一些附加条件:采集双份治疗量的献血者最低体重须达到60 kg,既不会对献血者造成损害,亦降低了献血反应。

4、预防体质因素引起的献血反应。对于空腹或接近午餐未进食的献血者,待献血者进食休息30 min后再捐献血小板,从而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对于疲劳过度、晕针等原因诱发献血反应的预防应严把体检关,征询时多了解献血者工作、休息状况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对于前者应暂缓机采成分血,后者应不宜献血。

5、营造温馨采血氛围,有助于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在整个单采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献血者的情况,及时增加与献血者的语言交流来转移其注意力,根据不同层次的献血者,满足其精神、文化的不同需求,以增进与献血者之间感情,从而稳定献血者的情绪,减少紧张;同时对献血者实施护理干预,即认识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最终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