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方法?

冯婧

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 四川南充 63700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由于脑部器质性损害导致的精神障碍,其治疗难度较大。药物治疗作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方法。

IMG_256

1.常用药物分类

1.1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用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氯丙嗪为例,该药物可通过拮抗脑内的多巴胺受体,从而减少多巴胺的神经传递功能,达到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目的。多巴胺在脑内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兴奋性作用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氯丙嗪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可以减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躁狂、幻觉、妄想等症状。氯丙嗪还具有一定的抗胆碱能作用,可以减少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患者的躁动、焦虑等症状。氯丙嗪可以通过口服给药,一般采用负荷剂量,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负荷剂量一般为100-200mg,每日3-4次。

1.2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适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的患者,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这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以三环类抗抑郁药为例,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发挥其治疗作用。其中,最主要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研究发现,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往往失衡,导致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拮抗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达到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的目的。另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神经环路功能异常,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环路功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1.3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药物适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焦虑的患者,如苯二氮䓬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苯二氮䓬类药物为例,该类药物能够与大脑中的苯二氮䓬受体结合,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抗焦虑效果,苯二氮䓬类药物还能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作用。

1.4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适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智力障碍的患者,如胞磷胆碱、脑复康等,这类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以胞磷胆碱为例,胞磷胆碱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胞磷胆碱在体内可以迅速转化为胆碱能神经递质,从而提高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2)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胞磷胆碱具有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对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发现,胞磷胆碱可以通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从而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3)抗炎与抗氧化作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胞磷胆碱具有抗炎与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目的。(4)调节神经环路功能,胞磷胆碱可以调节神经环路的兴奋性平衡,纠正神经环路的异常活动,从而改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研究发现,胞磷胆碱可以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脑内过度兴奋的神经环路,降低患者的阳性症状。

2.药物治疗原则

2.1针对病因治疗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如原发性脑部疾病、感染、中毒等。针对病因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2个性化治疗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2.3合理用药

在急性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药物治疗,以尽快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在维持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患者的精神症状稳定,药物治疗应长期进行,以防止病情复发。在康复期,应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康复期治疗应结合心理、康复等综合性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2.4综合性治疗

药物治疗应结合心理、康复等综合性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应结合心理、康复等综合性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合理用药,以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