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1

结直肠息肉怎么办

孙红鳌

会理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凉山州  615100

不少人听过结直肠息肉的故事,息肉到底有哪些?息肉的危害是什么?以及怎样诊治?

一、结直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结直肠息肉为长在结直肠表面,向肠道内突出的一团小肿物。息肉的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当息肉在逐渐刺激下进一步长大时,常可发生恶变并逐步演变为肿瘤。

结直肠息肉有2类: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血管性息肉等。这类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常去医院定期观察就可以了。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锯齿状息肉等。肿瘤性息肉易癌变。通常情况下,息肉越多恶变成结直肠癌的几率越高。据研究腺瘤性肠息肉生长至1~2厘米时癌变几率增长到5%;长至2厘米以上时癌变几率增加至25%~50%左右。

二、哪些人群要提防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在任何人的身体里都会生长。部分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包括:超过50岁的老年人、肥胖人群、长期吃高脂肪、加工肉制品、低纤维饮食的人、有直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饮酒过多,吸烟,运动不足,2型糖尿病病人,炎症性肠病患者等。

年龄越大,肠道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肥胖,高脂饮食和加工肉制品都会给肠道黏膜造成很大的刺激,较易诱发结直肠息肉。

家族中有的人罹患结直肠癌或者结肠息肉意味着常常有一些特异基因发生变异,这可能会诱导结肠息肉的发生。故应当引起警惕。

三、结直肠息肉会出现什么症状?

肠息肉的增长往往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定期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对于防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息肉可在未恶变前彻底摘除,以遏制结直肠癌。

一般情况下结肠息肉没有明显的表现。但是有些带结肠息肉的人也有明显的症状,其中就有:

大便带鲜血。大便带血在结肠息肉中最为多见,却往往易被误当作痔疮而被忽视。痔疮出血通常是便后滴血,且颜色鲜红,而结直肠息肉诱发的出血通常混在大便中间。

黑便。黑便是结肠息肉出血与大便混合后,使排出的大便呈黑色。不过,有些食物也会诱发大便颜色的变化,如猪血、猪肝、桑葚、果酱等也会使大便颜色变黑。

大便习惯的变化。如果有连续1周以上便秘和腹泻应警惕。尽管有很多因素影响排便习惯,但突然出现无诱因的便秘或腹泻,很有可能提示结肠息肉的产生。

腹痛:巨大的结肠息肉能阻塞肠道,导致大便无法排出,引起腹痛。

贫血:持续性大便带血将导致人体丧失大量血液,可能引起贫血的表现,如头晕、气促、面色发白等。

有了上述症状后,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明确的诊断,特别是腹痛、便血或者大便习惯的改变等。

四、怎样诊断结直肠息肉呢?

结肠息肉最常做的检查是结肠镜。目前主要分为无痛结肠镜与普通结肠镜,二者的疗效无差异。

无痛结肠镜检查时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检查起来比较舒服;

一般结肠镜清醒时检查成本低廉。

结肠镜检查即由一软镜经肛门口入肠,观察大肠表面是否有息肉,溃疡和肿瘤的变化,同时取息肉及其他可疑病变组织标本送检病理,以阐明结肠息肉的实质。对较小息肉还可以直接用肠镜取活检和病理检查证实。

五、结直肠息肉怎么治好?

不同结肠息肉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肠息肉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如下几方面:息肉是恶性息肉吗(肿瘤)、息肉数目、息肉位置、息肉有多大

多数息肉可于结肠镜检时摘除,进一步镜下发现有无恶性肿瘤。如果排除恶性肿瘤后,以后定期复查结肠镜也是可以的。如果息肉已转变为恶性肿瘤,就需要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处理,并对是否有必要采取手术和放化疗的其他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如结肠息肉较多,应怀疑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在行结肠镜检查以摘除全部息肉的同时,需对摘除的组织作基因检测。若发现致病突变需要更加经常地做结肠镜检查并及时摘除新发结肠息肉以防息肉变异为肿瘤。

对家族性息肉病或者其他息肉相关综合征来说,尽早行全结肠切除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恶性肿瘤的进展,而且家族直系和旁系亲属,不论是否有相关的病症,都需要及早做结肠镜检查与基因检测以清楚是否有结直肠息肉及其致病突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