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庄华1、2  王健1、2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并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本文详细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微生物群落;可持续性研究

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式,也是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和促进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然而,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

一、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它对土壤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有机酸和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这对于缓解干旱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秸秆还田可以减轻土壤盐碱化问题。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有机盐,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助于调节土壤酸碱平衡。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还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如果秸秆没有得到充分的处理或堆肥化处理,就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同时,如果秸秆的数量过多或不合理地施用,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秸秆还田时需要科学地制定方案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积极的、可持续的。

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还田量、还田时间、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等。
    首先,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循环。这些有益的影响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是作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而秸秆中则含有丰富的这些元素。通过还田,这些元素可以有效地补充到土壤中,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秸秆还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会导致土壤过度肥沃,甚至导致作物出现营养过剩的症状;同时,秸秆还田也可能为某些病虫害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操作。
    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需要注意潜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优点,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还田方案,包括还田量、还田时间、处理方法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秸秆还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效果的最大化和可持续性。

三、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进而提高土壤质量。

首先,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有助于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
    其次,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一些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秸秆还田还可以改变土壤中优势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使其更加适应土壤环境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以持续数年。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在秸秆还田数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仍会受到影响。这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长期而持久的。
    然而,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秸秆的种类、用量和还田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实施秸秆还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总之,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并优化秸秆还田的措施和技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秸秆还田的可持续性

秸秆还田是一种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将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粉碎后混入土壤中,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这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秸秆还田的可持续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秸秆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有机物质来源,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将这些秸秆粉碎后混入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10%以上,降低化肥使用量20%以上。

其次,秸秆还田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秸秆在土壤中分解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有机酸和酶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秸秆还田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秸秆资源日益紧张,农民对秸秆的处理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焚烧或随意丢弃,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操作和管理,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推广: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的秸秆还田技术和设备,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秸秆还田活动;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让他们认识到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可持续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五、结论

总的来说,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并且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秸秆还田的技术和应用策略,以实现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坤,李国建,李百凤,褚晓升,冯浩.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质量改良效应的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03):213-221.

[2]高晗,张环宇,于双成,杨松,陈猛.浅析秸秆还田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32):229-231.

[3]鞠虎,邵建明,鞠国平.秸秆还田工作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6):91-93.

[4]张祎彤,苏柳方,冯晓龙,仇焕广.成本收益视角下的秸秆还田效益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3):169-176.

[5]李慧敏.秸秆及其组合物对潮土和砂姜黑土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

[6]孔亚丽.养分优化管理模式下作物群体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