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怎么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得了痛风怎么治?

薛梅 

  四川遂宁  蓬溪县人民医院  629100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关节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和其他组织引发的一种疾病。

一、痛风常见症状表现及引起此病的原因

    症状表现:

突发单个或多个关节剧烈疼痛,常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红肿,局部皮温升高,活动受限。初次发病通常发生于单一的关节,最常见于大脚趾处突发性的关节疼痛、红肿和肿胀,严重时会痛得死去活来、瘫倒在床。服用非甾体解热止痛药有效。若不规范治疗,将会频繁发作,累及多个关节;后期可形成慢性关节炎和痛风结石,关节出现肿胀、变形、功能障碍。还会累及肾脏,会出现夜尿增多、水肿、肾功异常等表现。

    痛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一)、原发性痛风:

    1、遗传因素: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有痛风的患者,其直系亲属也会是痛风的高发人群。

    2、环境因素:如嗜好高油脂、高嘌呤饮食;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痛风。

    3、尿酸排泄障碍或生成过多: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其中尿酸排泄障碍占大多数,约有5%-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4、嘌呤代谢障碍:患者体内缺乏嘌呤代谢相关的酶,导致嘌呤代谢障碍,从而引发痛风。

(二)、继发性痛风:

    1、服用某些药物:影响尿酸排泄,引起血尿酸升高,导致继发性痛风。

    2、某些脏器疾病:尿酸排泄减少,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继发性痛风。

3、进行肿瘤放、化疗后: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升高,从而导致继发性痛风。

4、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尿酸过高,导致继发性痛风。

二、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痛风

1、高嘌呤饮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肉类等。

2、饮酒:酒精摄入过量时可诱发痛风,尤其是啤酒。

3、药物:有些药物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导致尿酸过高,从而诱发痛风。如

华法林、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
三、哪些人容易得痛风
    1、有痛风家族史:痛风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易感性,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中患有痛风,其亲属患病率更高。
    2、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久坐、长期高热量饮食、高嘌呤饮食、高糖饮食、嗜酒、肥脞人群。
    3、长期服用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的人群:如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的人群。
    4、患有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血液病或肿瘤患者,可继发痛风。
    5、特定年龄人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四、痛风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为痛风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如在关节液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可确诊。
    2、血清尿酸测定:为常规检查,痛风发作时血清尿酸可升高,也可能正常,应反复监测。
    3、尿尿酸测定:为常规检查,用于鉴别是尿酸排泄障碍还是尿酸生成过多。如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600mg (毫克),可认为是尿酸生成增多。注意检查前5日需要限制嘌呤饮食。

4、关节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关节超声可发现痛风石比较特异的表现。5、X线检查:可识别是否有关节损害和结石形成。
6、CT检查:用于辅助诊断痛风。可在病变部位发现高密度痛风石影像,双

能CT能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晶。

五、痛风如何治疗

痛风目前无法被彻底治愈,痛风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规范治疗,并积极改

变生活方式,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如果任其发展,后期会出现关节残疾、活动受限,并发肾脏病变和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血管病变,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应积极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引起关节障碍和肾损伤,可正常工作生活。
    治疗目标:痛风的治疗目标为稳定血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积,及时控制并减少急性关节炎发作,保持关节正常功能、避免严重的肾脏损伤。治疗目标是血尿酸<6mg>d(毫克/分升)并终身保持。对于有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频繁发作者,治疗目标是血尿酸<5mg/d,但不应低于3mg/d
(一)、药物治疗
    1、口服药抗炎镇痛药物,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非体抗炎药: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均属于非甾体消炎药,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IL-1拮抗剂:为新型抗炎镇痛药物,逐渐用于痛风的治疗和预防。
    2、秋水仙碱: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最好在48小时内用药,应小剂量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用于痛风急性发作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时,或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可选用激素口
(二)、抑制尿酸生成
    1、醇: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皮疹、转氨酶升高等。


    2、非布司他:非布司他可用于轻中度的竖功能不全患者,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应谨慎使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和恶心
(三)、促进尿酸排泄
    1、苯溴马隆: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患者,对于尿酸合成过多或有肾结石高危风险者,不推荐使用。苯马隆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粒细胞减少等。
    2、舒:非-线用药,对磺胺过敏者禁用丙舒。
(四)、碱化尿液药物

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和枸橼酸制剂。碱化尿液是预防和溶解尿酸性肾结互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晨尿PH值<6.0,尤其是正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钠、钾离子等电解质情况和肾功能。
(五)、注射用药
部分患者可在急性发作期,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常用的药物为激素类,如地塞米松。
(六)、手术治疗

可进行摘除痛风石的手术。如患者有关节功能障碍,可手术进行矫治。
(七)、物理治疗
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制动关节,冰敷,减轻局部疼痛。

血尿酸控制良好,痛风发作少:可每3-6个月复诊次。血尿酸高,痛风发作频繁:应及时就诊。
六、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血尿酸监测:应每3-6个月检查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
痛风石监测:多观察自己是否在耳廓、关节周围出现赘生物。一旦发现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影像学筛查。

并发症监测:应监测血压、血糖情况,关注是否有夜尿增多、晨起颜面部水肿等情况,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痛风最有效地治疗不是服药,更不是手术,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主的健康管理。同时,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也可以协助痛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