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为例

陈璐露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其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从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乡村旅游的新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新路径;未来乡村

引言: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同时,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形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将二三产业结合起来,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使乡村产业升级,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如何把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乡村的旅游资源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特征、开发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在新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一、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乡村旅游对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产量。近几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收成都在稳步增长,但由于农业处于基础地位,所以粮食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如果天气不好,甚至会出现减产。那么,村民仅依靠农产品的生产来谋求发家致富的机会相对渺茫,而乡村旅游则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外地游客到乡村来体验劳动,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旅游在本地的消费,进一步降低了交易、储存、运输和交易的风险,使农民的收益得到了直接的转换。

(二)乡村旅游对继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独特的山川风情都是因地而异、不可复制的。在现今社会,乡村青年大部分倾向于向大城市流动,在当地创业十分少见,究其原因,在乡村青年心中乡村就业机会较少,发展前景不明朗。乡村旅游在这时成为一种新的资源整合方式,在保持乡土文化不被破坏的同时,又能增加乡村当地的就业机会,将更多的青年人吸引到乡村创业。乡村文化的重构,使乡村居民的文化意识、文化信心得到增强,同时也使乡村文化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三)乡村旅游对提升乡村面貌的促进作用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加强道路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重中之重,道路的宽阔程度、通信是否畅通、自然景色是否美丽是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村民们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下积极响应国家“改水改厨”,由此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让村民有了致富的动力,农村的面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管理

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效益。但是,部分地区乡村为了一时的短期利益,盲目利用乡村有限的资源,在没有上级主管机关的统筹安排下,自己发展乡村旅游,致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严重的破坏。没有统一的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出现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资源浪费、破坏整个乡村旅游规划的问题。另外,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乡村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害。这种方式不但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也会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口碑,对当地的旅游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1]

(二)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地方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出现了种类相同、开发形式单一、活动结构单一等问题,其研究开发不能很好地体现乡土文化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景点虽寄托有其地域特征,但其发展方式却存在着明显的同质性。首先,大部分的发展都是以采摘、餐饮、垂钓为基础的第一支柱产业,而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其次,由于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部分乡村旅游景点还只是依赖于当地的农产品,并没有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没有充分利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无法用精神文化产业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也无法成为地方特色的旅游名片。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一)要加快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要结合当地的优势和发展情况,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要改善水、电、网等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游客的用水、电、网等问题。二是加强农村旅游地区的交通建设,目前农村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形式增多,地方政府要根据不同的旅游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要从旅游需求出发,在农村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桶,改善和改善乡村旅游环境,使农村环境得到优化,形成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旅游景点。

(二)推动乡村旅游开发新亮点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各地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时,应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特征,保持乡土的原始美感,加强乡土文化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丰富乡土文化的表达方式。各地乡村旅游地创建与发展,不能简单的复制已有的成功经验,各乡村要根据各自的特殊资源、地理环境,充分挖掘和开发乡村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品牌意识,打造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以当地的乡村文化元素为载体,将整个村子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宣传[2]。这样做的益处一是能够创新乡村的旅游产,将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经济、社会资源,提升乡村产品的增值。二是在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上进行创新,以乡村自然景观、绿色景观等为基础,采用多种主题形式,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合在乡村景观中,通过各种现代的艺术方式,依托新媒体技术,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满足游客开阔视野、放松身心的需要。

(三)强化乡、村的旅游队伍

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农村人才,可以不断地给乡村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可以让各地人才看到乡村旅游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地取才”是一种高效的途径,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挖掘和培育乡村旅游的本地人才,培养一批懂得农事、懂得旅游服务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人、旅游服务人员等多种功能。同时,要积极地吸引外来人才,以专业的志愿服务和挂职的方式来吸收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另外,要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在乡村旅游景点建立实训基地,让大学生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问题的调研,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3]

四、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实践案例

半山村位于黄岩西部富山乡境内,距城区约57公里,紧挨富山大裂谷景区,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因村庄与周边7村相距皆5里,不上不下,故曰半山。在长决线未修之前,这里是黄岩到永嘉的必经之路,据《黄岩志》记载,为黄永捷径,黄永石级古道,势若游龙,穿境而过。村庄始建于北宋,全村拥有住户172户,共572人,耕地面积210亩,山林总面积2485亩,以农家旅游、高山果蔬、高山笋竹为主导产业,是黄岩区首个“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曾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设施配套不足、文化内容缺失、数字化应用程度不高、村庄老龄化严重等问题。陷入了古村落的发展困境。

依托村内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保留村内随处可见原生态的参天古树、老桥和古路廊,修复传统民宅,把古村落韵味恰到好处进行彰显,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深入挖掘村内乡风民俗,传承与创新羊尾笋、柴叶豆腐、黄泥曲酒、框印糕等20余种传统美食制作工艺,以及竹编、舞狮、锣鼓、古拳、庙会等10余种传统技艺、民俗。 半山村积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将打造中国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立“半山驿站,古道人家”的定位,依托半山古驿道文化,保护传统山水村落格局,挖掘古老民俗文化,提升古村魅力,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村庄游客承载能力,不断实现古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促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意义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也尤为重要。在剖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说,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下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需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强化运营管理,健全完善的标准规范出发,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文化服务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各种新路径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6.

[2]余欢,郝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研究[J].旅游纵览,2022(2):3.

[3]时宇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乡村财政与财务,2021,000(0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