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预防和护理?

姜敏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现如今大部分人在吃完冷饮之后,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现象,甚至严重情况会导致腹泻出现。而且部分人在吃完出现肚子疼之后会着急,进而导致自身的症状加重,而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就要介绍一下,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出现,具体应该怎么护理。

首先,要明确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会导致哪些症状呢。

、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呢?

(一)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高度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在患者发病的时候,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以此减轻症状,控制患者的不适感。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因为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肠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症状是腹痛,经常出现在下腹、左下腹等位置,会导致排便的异常,如增加或者减少,再者出现大便干、变稀等。大部分患者会在排便之后,会缓解腹部疼痛的症状,但是也不排除加重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不同症状的患者,如腹泻和便秘以及二者交替等。其中以便秘为症状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症状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当二者交替出现时,是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中腹泻型的患者会出现排便较急的现象,且大便呈现糊状、稀水样等,会在一天进行3—5次的排便,甚至部分严重的患者,会一天出现排便10多次的现象,会出现黏液,但是不存在脓血。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当便秘的时候,其粪便会出现干结和少量的现象,还会出现羊粪状、细杆状的粪便,表面存在黏液,在排便时会感觉不干净,存在长期的腹胀。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焦虑抑郁、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在阐述诸多内容后,我们要明确肠易激综合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肠易激综合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在生活中,国民之所以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胃肠道动力紊乱的影响:当出现胃肠道动力紊乱的时候,会在应激、睡眠之中体现更加显著,一旦出现小肠复合运动异常的时候,会诱发空肠问题。(2)内脏感觉异常:因为心理障碍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在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出现之后,胃肠不适、胃肠道功能异常等更加明显,甚至会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并且受到心理应激的影响,加重症状的程度。(3)肠道感染:在受到细菌和病毒等感染的影响,会促使肠功能紊乱的出现。在实际的临床上,少量患者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而发病。同时,当患者在进食的时候,食用了不耐受、不干净、生冷等类型的食物之后,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此外,当不重视自身的饮食的时候,要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食用,并且在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下带有止泻功能的食物,以此减少疾病的反复出现。(4)其他因素:当食用胀气食物、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等问题的时候,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与护理,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呢?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饮食方面

要建议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保证饮食的规律性,采用清淡、少油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冷食和辛辣刺激性等食物的食用。同时,对患者一日三餐的食用量进行规定,让患者保证进食的适宜性,不要出现过饱的现象,杜绝暴饮暴食的现象出现。而且,在患者进食的过程中,叮嘱患者不要食用含有诸多咖啡因的食物,比如茶、咖啡、巧克力等,更是要戒烟戒酒。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问题,要增加膳食纤维,多吃高营养的青菜,类似于菠菜等,还可以增加燕麦和亚麻籽等食物,对便秘和腹部不适等进行改善。最后,要对不耐受、过敏等类型的食物进行限制、排除。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群会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问题,而这些人普遍存在IgG水平增高的问题。所以,在面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时候,要排除上述类型的食物,并且积极开展IgG和IgE等,确定具体的不耐受和过敏等类型的食物,保证饮食的健康性。此外,患者还可以服用益生菌制剂,如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还有益生菌酸奶等都是对患者肠道有益处的。

(二)调节情绪

在中医观念之中,调畅气机对于全身气机的升降与出入有着显著的作用,而情志调节的效果受到气机调畅的影响。当情志不畅时会诱发诸多的疾病,所以在面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时候,要重视情绪的调节,改善心情烦躁的现象,多运动,进行适当的外出旅游,听音乐,多和朋友交流谈心,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培养,以此转移自身的关注力,维持心情的愉悦性,加快病情的康复。

(三)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长的历史,拥有显著的效果。在治疗的时候,以辨证治疗方式为主,如内服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药方等汤药。还可以选择适宜穴位,为患者开展针灸治疗,借助内服和外治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还可以利用艾灸、手指点按、穴位贴敷等方式进行治疗。

小结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要关注自身的饮食结构,养成规律的作息,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在现实中要控制自身的思虑情况,保证心情的愉悦性,控制疾病的出现。最后,在出现疾病的时候要及时接受治疗,以此减少疾病的影响,维护国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