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之理念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之理念创新探究

何兴海210106198706272155,天津300000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物馆在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征集、典藏与陈列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民俗博物馆馆内丰富多彩的民俗资料及民俗实物真实反人民的生活形态及淳朴的民风民俗。为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和增强人文积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文章就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及理念的创新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设计;策略

引言

民俗博物馆对保护地方民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地方与外界沟通。但是民俗博物馆展品与内容具有一定年代感,无法吸引年轻人观看。且当前民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存在主题性不强、氛围感不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为了让具有年代感的博物馆被更多人所接受,在多媒体环境下,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更新民俗博物馆设计理念。民俗博物馆展示空间是参观者了解民俗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需要生动的设计才能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而多媒体能够从视、听带给参观者不同的体验,营造叙事空间,构建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俗博物馆。

1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理念概述

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是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呈现给观众的艺术性设计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独特的陈列方式、展示手段和艺术表达,传达民俗文化的内涵、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在民俗博物馆中,陈列是观众与文物、历史文化进行亲密接触的桥梁,是传递知识、传播文化、引发思考的关键环节。而艺术设计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仅是美化展示环境的手段,更是通过独特的创意、表现方式和艺术元素,将民俗文化的故事和精髓传递给观众,并创造一个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反思的空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文化传承与创新:陈列设计旨在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传统,同时也需要与现代社会和观众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的陈列方式和视觉设计,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理念,使观众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又能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2)故事性与情感共鸣:陈列设计应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元素的表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的引导与触发,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3)参与性与互动性:陈列设计不再只是观众被动接受的陈列展示,更应通过引入互动元素、游戏化体验和技术创新,让观众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观众可以亲身参与体验,通过互动与展示环境进行对话,增强与文化之间的亲密连接。(4)跨界合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陈列设计可以与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新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展示方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丰富展示内容,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5)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艺术设计旨在展示各个时期、地域的民俗文化,因此需要兼顾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在整体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域或文化特点设置不同的展示区域,通过细节设计和展品选择展示出地域性的特色。同时,整体陈列设计需要保持统一的风格和主题,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获得连贯的感受和体验。

2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理念创新策略

2.1数字演绎讲好民俗故事

数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已成为城市品牌形象推广的热点话题。西安借助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热度,带动当地各类文旅业态发展。西安民俗博物馆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要任务,收集、整理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礼俗、乡规等,观众在观演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个性化的文化教育体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能够赋能国内体验经济的崛起和文旅产业的消费升级。民俗博物馆数字化的虚拟展厅能够将民俗内容展示出来,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数字化体验,深化受众对数字技术和民俗内容的认知,加深受众对线上虚拟展厅的印象。民俗博物馆运营人员通过挖掘文化IP,通过原创短视频、科普类访谈等方式探索云演播模式,利用“5G+4K+VR”等辅助技术实现非遗从剧场到“云端”场景的转换,能够为观众提供全新的情景体验和消费模式,讲好数字故事,传承优秀文化,让受众获得感官的震撼,进而对我国的民俗文化产生认同感。

2.2建构文创设计体系,以品牌化思维运营

目前,许多博物馆已经实现了定位升级,以 IP品牌化思维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第一,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将洛阳民俗博物馆内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根据色彩、图案、材质、工艺等进行归纳,通过现代化技术建立素材库,以便找寻可综合利用的相关素材。第二,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将消费者群体类型标签化,提高文创设计以及宣传推广的针对性。第三,确立特色定位,根据对前期馆藏文化资源以及消费者的喜好开展的调查分析,提取文化资源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明确自身定位和品牌的发展方向。第四,开展多样化创新设计,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文化元素与产品的造型设计、功能使用、情感互动等结合,进行多样化探索,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重视消费者与文化之间的互动。第五,打通多方合作渠道,形成产业链条。实现馆藏品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企业的合作,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与媒体平台的合作,拓宽文创品牌及产品的宣传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空间,通过直播等现代化营销方式,促进文创产品的发展。

2.3营造“第一视角”叙事空间

传统民俗博物馆参观者以第三视角为主,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看到空间内部所营造的展示场景,但参与性不足,缺乏场景代入感,尽管展示内容带有独特的民俗风味,但由于参观者无法融入场景中,很难引起参观者情感共鸣。因此在民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设计生活民俗展区,并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浏览场景空间。空间使用多媒体交互半景画的展示的方式凸显展示主题。例如展示当地不同年代的生活场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三代”,并按照时间的发展脉络整理叙事空间,介绍祖父辈的成长经历,在展馆内搭建乡村民居,投影展现居民日常生活景象,完美地展现过去人们的生活状态。民俗文化离不开劳动人民生产,例如展现年轻时祖父干活,孩子们嬉戏时欢乐的样子。东北民俗博物馆中设立现代民俗生活展区,通过营造80年代,一家人从土坯房屋生活搬到水泥住宅中的全过程,生活展区收集大量物品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在东北的这一民俗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区的中通过第一视角“我”,让大众置身在现代化生活场景中,变化民俗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让人们体会现代祖国的变化,国家发展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体现了民俗博物馆中民俗产品的特色,也推动民俗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

结语

创新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推动地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地方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在实际设计中,应注重民俗博物馆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通过艺术手法和创新的展示方式,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同时,要注重观众的感知和参与,打造具有故事性和互动性的陈列,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民俗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理念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观众的体验感,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创新的设计,可以使民俗文化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网络游戏融合发展评述[J].歌海,2022(3):36-41.

[2]张静怡.数字化技术在洛阳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2):160-162.

[3]殷亚丽.江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江苏商论,2022(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