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信息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信息技术分析

王一霖

承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 067000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传统媒体应积极抓住机遇,推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长远发展。加快建设内容供给体系,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信息技术

引言

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过程中,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广播电视节目成为人们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在网络技术更新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节目不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形式也多样化,人们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通信工具收听广播节目或收看电视节目,如手机、电脑等。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切入点和视角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使节目获得更高收视率。

1网络数字化广电技术概述

传统的广电技术主要利用模拟信号来实现内容传播。在节目播出时,广播电视中心的上行发射站会将经过调制的节目信号发送给卫星站,各地方需要将接收到的节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再通过线缆传输至电视机端。但该技术极易受天气影响而发生节目信号丢失等问题,致使电视机的显示屏出现雪花且画质模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数字化广电技术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信号传输中断等问题。同时,在该技术的支持下,视频信号将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在避免节目信号丢失、节目信号较弱等问题发生的同时,提高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可以说,数字化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为广播电视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力。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优势

总结传统广播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可以归纳为报纸融合阶段、网络平台融合阶段和新媒体平台化融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广播搭借互联网快车,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新闻播出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终端把传统广播的内容推送到各个社交和商业网站平台上。当前阶段,广播电视采取自建、合作等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自己的媒体融合产品。受众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促使当前的广播电视领域加快转型和创新发展,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给受众带来更为优质的体验,使信息获取方便、信息真实性可靠、信息传播途径广阔,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依托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品质。

3网络数字化广电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同步数字体系技术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全面发展阶段,我国开始引入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现如今该技术已经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相关技术手段已经非常完善,可在短时间内与互联网相协调,使复用操作更为简单。借助SDH技术,能够保证广播电视技术整体规范顺利实现,具备适用性和相容性的特点。另外,SDH技术通过有机结合光纤技术,可构成同步数字传输网,使光电技术标准统一,进而高质量完成传输和互换信息的要求。

3.2广电视频信号传输

由于广电视频信号具有离散性等特性,与传统广电技术相比较,网络数字化广电技术的信号抗干扰性能明显增强,能够有效抵抗外部因素对广电视频信号带来的影响,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强度与画面的观赏质量。简单来说,网络数字化广电技术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广电视频信号,大幅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流畅度与画面清晰度,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观看体验。

3.3Web3.0技术

数字化环境下,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Web3.0技术属于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其核心优势是可以有机融合各项素材资源,使信息资源达到更高的精准性要求,以此使搜集和查询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以整个节目创作程序来讲,有效整合和衔接基本信息、具体内容,能够使节目达到更高的精准性,再加上该技术能确切性分隔传播出去的信息,利用聚合科技,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信息聚合性平台,以此持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敏捷性、个性化、独特性。另外,通过有机结合Web3.0技术和现代化技术,可有效剪辑处理广播电视视频节目,能提升节目流畅性和清晰度,使受众拥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3.4DVB-C技术

DVB-C技术就是数字视频广播电缆技术,其与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该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合理匹配多类接收系统后,能够实现同时接收卫星系统节目和其他节目信号的目标,而且可以有效运用到标准数字电视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中。

4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优化路径

4.1广电技管理信息系统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和不断推进中,科技创新和技术能力随之持续提升,相应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新运用亦日趋增多,这些使得技术资产的数量庞杂、价值较高、分布宽广的特征比以往愈发明显,相应的技术资产管理需更加精准、高效。对全台技术资产运行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后,将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成“采购管理、信息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等五方面组合模块,实现对技术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用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系统提供易于操作的界面,通过直观、清楚、易懂的提示功能为技术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

4.2明确应急广播体系关键接口

应急管理局的预警信息(CAP协议)由平台前置系统负责接收,并解析预警信息包含的广播区域、级别、广播内容,生成并下发符合广电总局规范的Tar包到应急广播平台。平台根据已配置的预案判断是否需要审核,可以将某些来源或某种级别的预警设置为直接跳过审核阶段。审核通过,平台根据预警信息包含的广播区域和级别自动匹配该区域包含的所有可用资源(下级大喇叭系统、调频台站)生成下发方案。平台调用安全加密接口,调用下级可用资源接口,生成并下发符合广电总局规范的Tar包,下级资源返回接收成功,平台任务列表展示任务播发状态和反馈时长等信息。

4.3综合运用多种广电技术

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广电技术的稳定发展必须顺应“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确保发挥每一种广电技术的优势作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技术应结合互联网、通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广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充分挖掘其发展潜能,进而确保广电技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与此同时,广电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应积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理论,通过整合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广电技术等方式,为广电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发展前途比较广阔,在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人们观看电视的体验,也可以有效保证音视频的质量。在此大背景下,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也将与时代相接轨,人们将科学合理地探索与发展电视领域的信息技术本质。

参考文献

[1]任明生.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优点及发展策略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22(11):165-167.

[2]何玉梅.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使用[J].中国传媒科技,2022(10):145-147.

[3]陈永学.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探讨[J].数字传媒研究,2022,39(09):3-6.

[4]赵威.基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7):184-185.

[5]李怀秀.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研究[J].长江信息通信,2022,35(06):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