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探讨

麦提库尔班·阿卜杜外力

和田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刺激了畜牧养殖行业的经济增长。畜牧养殖虽然有较高的利润,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动物们也会出现多种疾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大难题。若不能对动物进行合理保护,就会造成较大亏损。本文对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的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进行防控措施的优化,供相关行业参考。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探讨

    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对养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也使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大,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畜牧大面积死亡对养殖户会造成极大影响。

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常见类型

1.1 寄生虫

    畜牧养殖中,寄生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寄生虫病包括节肢动物、原虫、蠕虫等。寄生虫在动物的体内与体外都是存在的,寄生虫需要通过动物身上的营养物质来存活。当动物之间产生接触,寄生虫就会进行传播。

1.2 传染病

    畜牧养殖过程中,细菌与真菌都会导致传染病,当动物出现传染病感染时,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若不能对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病感染。一些传染病能够通过空气传播,这类传染病若想有效控制难度较大。[1]

1.3 普通疾病

    畜牧养殖过程中,普通疾病包括外科、内科以及妇科等,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

2.1引种存在问题

    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很多养殖场也逐渐扩大了规模,并对外地动物进行引进。但多数养殖户对于动物引入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在引种过程中十分盲目。对流行病学并不重视,就会出现引入的动物抵抗力低的问题,甚至还会引入一些携带传染病的动物,导致疫病在动物之间大肆蔓延。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引种时应严格遵守落地观察制度,个别养殖户隔离期未满就将引入的动物与原有动物进行混合饲养,导致原有动物感染疾病,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养殖管理不科学

    一些养殖户的养殖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也是出现动物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畜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养殖场也在向着规模化、集成化的方向前进。我国动物养殖行业中,中型与小型的养殖场占比较大,这类养殖人员没有科学的养殖意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动物养殖的环境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养殖卫生与养殖环境都很差。养殖户将不同年龄的动物进行混养,养殖场内还会饲养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这就使疾病的传播更加容易。一旦出现动物疫病,就会发生快速传播的问题[2]。除此之外,若养殖户不能对动物进行合理喂养,也会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无法对营养进行吸收,动物疫病传播很可能加重。动物饲料也是养殖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一些养殖户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对动物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使动物饲料的品种过于单一,营养成分不够高,不能为动物提供生长需要的营养。在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动物还会出现应激反应,加重动物疫病的传播。

2.3疫苗免疫接种不合理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为减少动物出现疫病的概率,会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这项工作能够有效避免疫病大规模蔓延。但目前许多养殖户在疫苗免疫接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养殖户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过于随意,疫苗选择工作中十分敷衍,出现有什么疫苗就注射什么疫苗的情况,这种接种行为十分不合理,不但没有起到防疫效果,还会导致动物的免疫程序出现混乱。养殖户对疫苗出现的拮抗作用并不了解,严重会导致新型的传染病出现。一些养殖户认为,动物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就是健康的状态,不需要接种疫苗。也有一些养殖户在接种疫苗时方法不科学,疫苗应通过深度肌肉注射,并进行多次注射才能达到免疫效果。仅一次注射很难达到防疫效果,还会导致流行疫病的传播,对畜牧养殖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探讨

3.1优化畜牧养殖环境

    为防止各类动物疾病出现要对养殖环境进行优化,在进行养殖动物数量的确定时,要对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判断,科学地规划养殖规模。在养殖场的地址选择方面也要引起重视,远离污染区域,养殖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光照,水源必须洁净。同时还要选择电力供应稳定、交通便捷的地区[3]。养殖过程中,要给动物充分的活动空间,养殖场内应进行洁净道与污染道的设置,将各类污染物进行清除。除此之外,养殖场的温度十分重要,必须要保证温度的适宜。

3.2加强饲养管理

    为避免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多种疾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选择较为优质的动物品种,不同品种的动物在抵抗疾病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选择时既要对当地市场进行考虑还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科学的饲养方式。不同动物的饲养方式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养殖人员必须要对不同动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合理的饲养方式。除此之外,饲养过程中要为动物进行营养的补充,选择能够为动物提升免疫力的饲料品种,并配备专业的养殖人员。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与活动量,避免各类疾病的出现。

3.3加强各类疫病控制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对各类疫病进行更加科学的防治,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应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建立相应的消毒制度,根据消毒制度开展饲养场所与用具的消毒工作。养殖场中外来人员不能随意出入,并对引进的动物进行全面检查与分析,若单独饲养十天至十五天动物仍然保持健康状态,即可进入养殖区。饲养的动物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并根据动物的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疫苗的选择。例如《动物防疫法》中明确要求要对生猪进行猪癌、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接种完毕后要进行实时监测,使疫苗产生更好的效果。当养殖场出现大范围的动物疫病,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结束语:

    可见,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范措施的分析十分重要,养殖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避免疫病的传播,使畜牧养殖行业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 动物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的关系[J]. 畜牧兽医杂志,2022,41(1):68-70.

[2] 古力米努尔·库尔班江,何伟. 奶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的患病表现与综合防制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2022,38(2):80.

[3] 姜锋韬. 从春秋防疫探讨动物疫病防控影响因素及防控新思路[J]. 中兽医学杂志,2022(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