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液透析小知识,科学预防并发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了解血液透析小知识,科学预防并发症

蒋金玉

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  545002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净化血液常用的一种方法,血液透析属于终末期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的关键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是很多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血液透析配合度,鉴于此本文针对血液透析及其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进行简单科普,便于更多患者能全面了解血液透析的知识。

  1.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相应的透析设备,构建一个人体外的循环系统,将患者体内的血液与血液透析所需要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中,借助透析器的半透膜弥散作用,将人体血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小分子代谢废物等排出体外。在临床上,血液透析多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药物及有毒物体中毒治疗中。

  1. 血液透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在实际中,如果出现急性、慢性肾衰竭的情况,会造成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有毒物质难以顺利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在体内逐渐堆积,很容易引起人体中毒、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会引起死亡。血液透析属于肾脏代替治疗方式,主要是在体外建立一个微循环系统,从而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害物质及多余水分排出,达到纠正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的目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都属于血液净化的方式,临床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体内毒物种类等,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从而改善患者体内状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有哪些

血液透析在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良好优势,但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从而带给患者比较强的痛苦感,对此,下面针对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从而提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配合度。

3.1低血压

低血压属于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甚至会造成死亡。在实际中,血液透析所造成的低血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作性低血压,主要表现在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mmHg左右;另一种是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主要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血液透析中患者的收缩压大多低于100mmHg。同时在血液透析中,如果出现超滤过快过多、心血管不稳定、血管反应不良等情况,也会引起低血压。

在实际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1)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出现过快、过多超滤的情况,如果患者有发生低血压的倾向,或者是已经发生了低血压,可以采用低温高钠序贯透析的方式。

(2)对于首次进行血液透析以及干体重掌握不准确的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小容量的血液透析器,并且每分钟的血流量也不能太大,建议缓慢增加血流量。在患者刚开始的1-2次采用诱导透析的方式,在透析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或者是有低血压的前兆,需要及时对超滤量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减少血流量,并在此过程中适当补充高渗糖、生理盐水,防范低血压状况。

(3)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时可以采用多巴胺注射液纠正低血压状况。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状况,需要对患者体重进行严格控制,患者体重增加过多时,需要减少水及钠盐的摄入量。

3.2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出现高血压的情况,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在实际中,为了降低高血压对血液透析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来防止高血压发生。

(1)在血液透析期间应该严格限制水钠摄入量,一般情况下,水的摄入量每天需要控制在每天的尿量+500ml左右,而氯化钠每日的摄入量不能超过3g。如果是存在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的情况,在超滤脱水下能将多余的细胞外液去除,脱水量需要达到干体重,如果情况不佳可以做血液灌流、滤过、腹膜透析等,这样对于患者血容量控制能起到一定帮助,便于达到干体重。

(2)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避免高血压的发生,还应该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在实际中可以采用钙通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等进行血压控制。

3.3贫血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经常会表现出肾性贫血,而在慢性肾病患者治疗期间,注意肾性贫血的防治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经常会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其可以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并且能减少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大的概率,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慢性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状况。在实践中,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患者贫血的发生:

(1)注意充分透析,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彻底清除,保持患者的食欲,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提升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便于患者贫血状况的改善。

(2)注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按医嘱用药,如果在血液透析期间内,连续2次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低于110g/L,排除缺铁性贫血外,给予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具体用药剂量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

(3)输血,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出现严重贫血的情况,血红蛋白低于60g/L,需进行输血,尽快改善患者贫血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控制好输血量,输血过多会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容易出现感染。

(4)注意补充叶酸及铁剂、补充维生素D。同时要注意减少患者失血发生,尽可能的减少抽血量、抽血频率及透析回血中透析器残余血量,这对于患者贫血状况改善有良好帮助。

3.4肾性骨病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还有可能发生肾性骨病,主要包括骨软化、骨质疏松、骨再生障碍等。慢性骨病会发生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任何阶段,在实际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防治慢性骨病的发生: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研究发现,吸烟及饮酒都会降低骨密度,所以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要注意戒烟戒酒。在平常可适当增加锻炼,每周进行3-4次中强度的运动,这样既能增强身体活力,又能预防肾性骨病出现。

(2)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及钙的食物,如牛奶、西兰花、菠菜等。此外患者在平常也要注意多晒太阳,这也有助于钙吸收,能防范患者出现骨质疏松。

3.5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血液透析环节,患者不仅要摄入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还需要保持摄入的热量充足,并且要注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摄入,很多患者会由于血液透析而出现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此,在实际中,需要针对患者血液透析的具体状况,给予相对应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通过营养疗法补充患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纠正患者代谢性酸中毒,抑制蛋白质分解。患者有炎症时,积极消除患者炎症状态,这也有助于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

总而言之,血液透析在维持患者生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贫血等。不同患者由于个体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出现的并发症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实际中,需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科学的方式来防治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强化血液透析效果,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蒋金玉1985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学历:在职研究生,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肾脏病内科血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