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探讨

王赟  蔡丹  徐春燕  吴志忠  简雯  谭禾英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门诊的老年帕金森患者为对象,筛选其中80例完成调查。按照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分组后抑郁组例、非抑郁组例。采用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评分评估两组症状,重点比较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分析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1.25%(25/80)。抑郁组、非抑郁组患者非运动症状评分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患者常伴随抑郁状态,并发抑郁患者各项障碍突出,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降低其生活质量,需要重点关注。

关键词老年帕金森;抑郁状态;非运动症状;相关性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迟缓、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居高不下[1]。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涉及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两方面,后者以认知异常、睡眠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障碍为主,常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老年帕金森患者抑郁的发生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已超过运动症状,可能加重其它非运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掌握患者抑郁状态并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本院门诊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抑郁情况进行分组,比较非运动症状评分分析其关系,详细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门诊的老年帕金森患者为对象,筛选其中80例完成调查。按照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分组后抑郁组例(25例)、非抑郁组例(55例)。抑郁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50.16±5.3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50.16±5.39)年。非抑郁组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50.16±5.3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50.16±5.39)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均衡性较强,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入选要求:(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出现运动迟缓等典型症状。(3)年龄60周岁及以上患者。(4)临床资料完整、可靠患者。(5)门诊患者。排除要求:(1)药物等原因引发的继发性帕金森患者。(2)特发性震颤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4)病情严重拒不配合研究患者。

1.3  调查和研究方法

(1)抑郁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入院时抑郁状态,将其作为分组依据,本量表有17项、21项和24项等3种版本,本研究选择17项版本,各项症状分别以0-4分或0-2分评价,总分< 7分正常; 总分7-17分:可能伴随抑郁; 总分17-24分: 确定存在抑郁;总分 >24分为严重抑郁症。以17分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抑郁组(0-17分,不包括17分)、非抑郁组(17分及以上)。(2)非运动症状评价。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评估两组患者非运动症状情况,该量表,入组时根据患者近一个月以来非运动症状情况进行评分,从轻度到重度分别评价1、2、3分,频率从极少到非常频繁取1、2、3、4分,其中包括30个项目,严重程度评分30-90分、频率评分30-1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非运动症状越严重、发生频率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患者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80例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1.25%(25/80)。抑郁组、非抑郁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体现显著差异,抑郁组患者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HAMD量表评分

抑郁组

25

20.51±2.08

非抑郁组

55

12.76±3.82

t值

9.502

P值

<0.001

2.2  两组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抑郁组患者NMSS量表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频率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量表评分体现显著差异,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两组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严重程度

频率

抑郁组

25

72.71±5.49

80.29±6.28

非抑郁组

55

61.67±4.68

70.71±5.37

t值

9.259

7.010

P值

<0.001

<0.001

2.3  HAMD、NMSS评分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直线检验分析可见,老年帕金森病患者HAMD评分与NMSS评分中严重程度、频率评分均呈正相关性(r值=0.748、0.825,P值=0.010、0.004)

讨论

老年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多发病、常见病,关于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均认为与遗传、环境、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帕金森病发病率超过1.7%,此类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以抑郁情绪较为常见[3]。抑郁情绪作为老年帕金森病的典型非运动症状,对患者身心状态、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疾病进展情绪加重、诱发睡眠障碍、疲劳、自主神经障碍等,形成恶性循环,提高治疗难度和临床风险。由此可见,明确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并分析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帕金森病蓝斑、中缝核、多巴胺路径随着疾病进展出现神经性变形,其中蓝斑病理变化发生较早,作为神经中枢重要起源部位与情感变化息息相关,故患者可能伴随抑郁状态[4]。本研究以量表为工具调查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情况病将其作为分组标准,结果可见:80例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1.25%(25/80)。抑郁组、非抑郁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体现显著差异,抑郁组患者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可见老年帕金森病抑郁较为常见,是困扰患者的重要情感问题和障碍。为明确抑郁状态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借助量表评价非运动症状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可见:抑郁组患者NMSS量表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频率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Pearson直线检验分析可见,老年帕金森病患者HAMD评分与NMSS评分中严重程度、频率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提示随着患者抑郁情绪严重,各项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频率随着提高,两者互相影响。究其原因:当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改变,负责睡眠调节、认知调节的神经系统结构受到影响,抑郁症状本身就伴随早睡、入睡困难等改变,抑郁和睡眠不佳等表现是独立的非运动症状,抑郁情绪与各种症状互为因果,导致非运动症状加重[5]。与此同时,伴随抑郁状态的患者神经元受损加重,继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突出,乙酰胆碱水平降低加速,继而认知障碍也随之严重,抑郁状态不仅是老年帕金森患者独立症状,还是其余非运动症状的危险因素[6]。此外,本次研究结果启发临床:治疗、干预老年帕金森患者症状可从情绪调节入手,减轻其抑郁情绪,继而控制非运动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状态会加重患者非运动症状,导致患者各项障碍突出,临床需控制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继而减轻非运动症状,促进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涛,乔晋.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与运动症状的关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8):41-42.

[2] 冯裕星,王义兰,李梁蜜,等. 早期初诊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8-11.

[3] 王雅洁,刘卫国,于翠玉,等. 帕金森病初诊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其性别差异[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1):28-32.

[4] 王伟,曹庆华,孙光玲,等. 脑白质病变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237-239.

[5] 柴滨,马惠姿,冯涛.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2021,16(1):71-74.

[6] 王雅洁,刘卫国,于翠玉,等. 帕金森病初诊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其性别差异[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1):28-32.

项目编号:20223090815,基金名称:新余市科技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