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刘敏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高质量就业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稳就业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出现的“没岗位和招不来”矛盾与大学生缺乏就业法律意识息息相关。文章在思考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背景之后,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根据当前在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对应的提出解决措施,期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育途径

引言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要想找到合适自己定位的工作,并切实保障自身的就业权利,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就业法律意识的提升。

1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1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背景

1.1.1就业形势: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市场供需情况等,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就业机会可能存在差异。

1.1.2技能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不同行业和职业对技能要求在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与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1.1.3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对于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政府鼓励创业、提供就业培训、设立就业创业扶持基金等政策举措,都可能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1.1.4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年龄分布等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例如,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和老龄化趋势都会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1.1.5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高素质的教育培养,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

1.2.1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法律知识方面存在缺乏的情况。他们可能对劳动法、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基本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对于自身的权益和义务缺乏清晰的认识。

1.2.2缺乏法律实践经验:由于缺乏与劳动市场相关的实践经验,许多大学生可能没有直接面对过与就业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导致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准确判断和决策能力。

1.2.3低意识重视程度:相比于其他方面的就业准备,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法律意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可能更关注专业技能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忽视了法律知识对于保护自身权益和避免风险的重要性。

1.2.4对法律渠道的不熟悉:许多大学生对于获取就业法律咨询和帮助的渠道不够熟悉,可能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等资源。这导致他们在遇到就业法律问题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1.3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

1.3.1教育背景:大学所提供的教育背景对于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大学可能提供法律教育课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学校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的质量也会影响学生对就业法律的关注程度。

1.3.2就业环境:就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就业市场存在较多的违法用工和劳动纠纷等问题,大学生更容易关注并意识到自身的法律权益,从而提高对就业法律的关注度。

1.3.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社会文化对法律意识的普及程度和法治价值观的灌输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社会对法治的重视程度较高,对法律意识的关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发展。

1.3.4个人经验与教育:个人经验和教育背景也会对就业法律意识产生影响。个人在实践中是否遇到过就业法律问题、是否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是否有法律意识的家庭背景等因素都会对法律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1.3.5通用法律素养:个体的通用法律素养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重要因素。如果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就更容易认识到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和法律义务,提高对就业法律意识的重视程度。

2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2.1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客观要求

2.1.1风险防范: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劳动合同、薪资支付、工作环境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拥有就业法律意识可以提前预知潜在风险,从而避免陷入执法和司法纠纷,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2.1.2合规经营: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法律意识尤为重要。了解劳动法、商业法以及相关法规,能够帮助创业者合规经营,避免违法违规行为,降低创业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2.2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主观需求

2.2.1保障权益:就业法律意识能够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权益和权利,以及在就业过程中所应享有的法律保障。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和解决可能产生的就业纠纷。

2.2.2职业竞争力:具备良好的就业法律意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还有助于形成全员法治意识,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有了法律素养,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身职业发展。

3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途径

“市场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竞争,大学生要靠个人的高素质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岗位。就业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知识行囊中的必备品,只有学生、高校、国家多方发力,共同的来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高质量就业。

3.1国家层面

3.1.1加强法律教育: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教育政策和法律课程的设置,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包括就业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3.1.2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国家可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明确的法律规范和保障措施,确保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1.3加强执法监督: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劳动执法和监管力度,对违法用工和不正当用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维护大学生的权益。

3.2学校层面

3.2.1完善法律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增设相关法律课程,包括劳动法、用人单位法律义务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教育。

3.2.2开展法律讲座和培训: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劳动法律顾问等开展法律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

3.2.3建立法律咨询平台:学校可以设立法律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就业法律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

3.3个人层面:

3.3.1自主学习与培养:大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就业法律知识,利用相关书籍、课程和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3.3.2参与实践和就业培训:通过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培训等活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接触相关法律问题,增加对就业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3.3.3增强沟通和协商能力:学习沟通和协商技巧,能更好地与用人单位进行合法合规的协商和沟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对于保障权益、风险防范、合规经营以及职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必要性。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大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理性地维护自身权益,规避风险,实现更好地职业发展。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国家应加强法律教育和法律保障;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课程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而个人则要进行自主学习、参与实践和增强沟通协商能力。所有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聂蕴.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法律意识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商论,2020(24):187-189.

[2]夏春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5):62-67.

[3]杨伟东.引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思想旗帜[J].政工学刊,2021(1):5-7.

项目:广西财经学院2021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题名: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SZC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