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李林 

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443200

摘要:传统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如严重的环境污染、高成本和频繁的病害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模式,引入生态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和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生态养殖技术主要通过建立物质循环系统来实现。在循环系统的不断优化过程中,生态养殖技术显著改善了养殖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产养殖种类的健康生长和发育。通过加强管理,生态养殖技术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物质循环系统中的水产种类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是生态养殖技术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包括了对不同水产品种类对环境的要求、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养殖方案,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的精准控制,从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运用

1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的重要性

(1)环保性。生态养殖技术注重保护和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通过科学控制水质、合理投喂饲料和减少药物使用等措施,可以减少养殖废物的排放,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2)可持续性。生态养殖技术注重长期的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合理选择水产品种、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措施,可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养殖的可持续发展。(3)品质保证。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通过科学控制养殖环境和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饲料污染等问题,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要点

2.1科学选择水产品种

根据水产养殖的具体要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水质和环境的优良品种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要点:(1)生长速度。水产品的生长速度对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其生长速度,选择具有快速生长能力的品种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和效益。(2)抗病性。水产品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因此,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疾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3)市场需求。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不同品种的水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价格有所不同,选择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品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2.2科学控制水体环境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是保持水体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管理方法:(1)监测水质参数。这些参数对水产养殖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通过监测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水质异常对养殖生物造成伤害。(2)水体清洁和循环。定期清除水体中的污物、残渣和废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可以使用过滤系统、曝气设备和循环水系统等技术,确保水体的流动和循环,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3)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生物过密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竞争。根据养殖物种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的稳定和健康。(4)生物控制和生态平衡。引入适当的生物控制措施,如利用天敌、浮游生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促进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3科学选用投喂饲料

合理的投喂饲料可以提高水产品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根据水产品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其需求来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2)营养均衡。合理的饲料应该具有营养均衡的特点。即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以满足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同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也需要根据水产品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需求。(3)提高消化吸收效果。饲料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和可溶性成分的含量等都会影响水产品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水产品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饲料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和可溶性成分的含量,以提高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4)控制投喂量和频率。合理的投喂量和频率可以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残渣对水体的污染。根据水产品的需求和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投喂量和频率,以确保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

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策略

3.1循环水养殖技术

循环水养殖技术主要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将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有害物质、粪便排出,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为水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水体环境。此技术受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控性较强。常见的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有两种:一是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其优点是占地少、可控性强、灵活性高、投喂方便、节水、环境依赖性小,其缺点是初期成本投入较高、适养苗种少、电力依赖性大;二是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其优点是投喂方便、集中饲养空间利用率高、方便收获,其缺点是初期成本投入较高、占地面积大、地形依赖性强、病害危险性高、电力依赖性大。

3.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生态养殖技术。第一,进行稻田选择。需满足光照充足、保水能力强、水源充足、能排能灌等特征。第二,选择适合稻田养殖的鲤、鲫、河蟹、小龙虾等水产苗种。第三,进行稻田改造。加固和夯实田埂,挖鱼沟、鱼凼,在稻田相对角的田埂上设置进、排水口和防逃设施。第四,水稻种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第五,综合管理,具体包括科学管水和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稻产量及稻谷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水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生态效益明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稻田综合效益的整体提升。

3.3生态修复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选择。选择具备光照充足、保水能力强、水源充足、能排能灌等特征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2)水产苗种选择。选择适合稻田养殖的鲤、鲫、河蟹、小龙虾等水产苗种。这些水产种类能够与水稻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3)稻田改造。对稻田进行改造,加固和夯实田埂,挖鱼沟、鱼凼,设置进、排水口和防逃设施等,以便于养殖管理和水稻种植。(4)水稻种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水稻的生长能够提供水产养殖所需的底栖生物和生态环境。(5)综合管理。包括科学管水和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科学合理地管理水体和土壤的水分和养分,避免过度施肥和农药使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具体应用方面,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废物的资源转化率,减少养殖废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同时,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品的抗病能力,降低对化学药品的依赖,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因此,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生态养殖技术,以推动我国水产生态养殖行业的长远发展。这将有助于促进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梦琪,黄瑞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实践要点与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6):206-208.

[2]林演华.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2,21(8):81-83.

[3]王海凤.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233-234.

[4]吴明波.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3):206.

[5]覃燕珊.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