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缆绝缘在线测试效率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提升电缆绝缘在线测试效率方案分析

 张保超

中国通号(郑州)电气化局电务公司

摘 要:随着电力运输压力加剧,用电量激增进一步延长了电力电缆运行时间,电力传输容量为满足用电需求不断增大,在用电负荷日益增长下,电缆绝缘性能逐步减弱,老化问题严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故障率高。本文立足电缆绝缘问题,总结故障检测及电缆测试方法,根据测试现状,建立完善测试体系,提高测试水平,降低故障发生率。

关键词:电力电缆;在线检测;分布式光纤

1局部放电在线测试方法

要提高电缆安全率,首先需要重视制作、安装环节,当制作工艺不佳、安装存在漏洞时,电缆内部则可能出现气泡,电缆成品也会存在毛刺等问题,从而无法保障电缆安全性,出现局部放电等危害。随着电缆使用周期增加,局部放电造成的损害逐渐加大,导致电树的形成,并进一步击穿绝缘层。为此,近年业内逐渐加强对局部放电的测试力度,对其进行在线测试,而这也是判断电缆绝缘状态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这一方法被业内所认可,并在实际工程中被应用。但电缆出现局部放电时,会对外发出两种信号,一是电信号,二是非电信号。其中,从成分看,电信号有两种成分组成,一为电磁波,二则为脉冲电流;非电信号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一为热,二为光,三为声。为有效测试局部放电状态,往往会选择将传感器与电缆进行连接,从而实时采集发出的信号信息。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测试方法有四种,一是超高频法,二是超声波检测法,三是脉冲电流法,四则是光测法,根据局部放电的差异,适当转换测试方法。超高频法(UHF)是一种基于检测局部放电所产生的超高频电磁波信号的方法。当电缆存在局部放电时,会释放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在此情况下,运用UHF方法,能够在避开强电磁干扰情况下对这种信号波进行测试和采集,采集效果良好。然而,当传感器布置不合理、不规范时,这一方法也并不能有效地对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时间增长、传播距离扩大而逐渐衰弱的超高频信号波进行有效采集。为此,在安装传感器时,应当将其安装于屏蔽层断开处,内置于电缆中,才能对信号波进行及时、完整的采集。超声波检测法(AE)主要作用在于采集声波信号。当存在电缆局部放电现象时,势必会出现区域内分子的碰撞,在碰撞之下,逐步传出声波信号。因此,通过对该信号波进行测试,分析信号波属性,就能对局部放电问题进行诊断。由于该信号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时间、空间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传播衰弱问题,如说运用传统方法,往往无法对其展开测试。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水平,国内外逐步将目光转向光纤开发与应用,将其作为传感器,安装于电缆上,测试超声波信号。与传统的传感器相对比分析可知,光纤传感器整体测试水平很高,极高的灵敏性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将外部干扰屏蔽在外,当信号波较弱时也能进行更加完整的采集。同时,光纤传感器安装难度更低,且适用性强,可以安装于各种复杂的电缆中,覆盖范围更广,可对各种不易测试的电缆进行测试。脉冲电流法(HFCT)相对于其他方法,被使用频率更高,应用更广,主要应用于高频脉冲电流的采集。这一方法能够及时地测试不同电缆处发出的高频脉冲电流,但是其灵敏度相对较差,而脉冲干扰信号则相对较多,采用这一方法测试时测试过程易受干扰,从而在识别信号时难度较大,这也是该方法目前需要突破的瓶颈。脉冲电流干扰信号多而杂,干扰信号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四种情况的产生而导致的。一是线路电晕部分出现放电情况,二是悬浮电位部分出现放电情况,三是存在接地不良以及开关,四是存在晶闸管开断情况。除此之外,如若需要测试外屏蔽层没有接地线的完全屏蔽的电缆,在安装互感器时,安装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只能安装于电缆外部,无法深入内部安装,对局部放电信号的测试误差较大。光测法主要用于光辐射的采集。当电缆出现局部放电时,往往会放出适量的光辐射,运用光测法,重点测试放电区域出现的光脉冲,能够有效地判断放电区域范围。同时,当存在局部放电时,区域范围内的光脉冲也可能会与电产生反应,进行转化,最终变为电信号。基于此,运用光测法对其进行测试,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放电状态进行测试。其次,运光测法主要包含两种方法,一是运用普通光纤进行测试,二是运用荧光光纤进行测试。当选择运用普通光纤进行测试时,其测试难度较高,测试探头需要与光源对应,从而才能达到测试效果,这种方式难以在实际工程落实,可操作性不高,通常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应用。与普通光纤相比,荧光光纤适应性更强,其能够对微弱光线进行测试,测试难度低,应用于工程中能够达到较高的测试效率。与电量测试法不同的是,光测法的测试对象主要为光脉冲,从而其在测试中可以有效排除电气干扰,优势明显,但是其安装要求较高,只能安装于电缆内部,因此,只能应用于新服役的电缆中。

2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电缆检测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测温(DTS)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机,二是光纤。主机发射出的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导过程中会产生后向的散射光,后向散射光传输回主机,主机选取其中的喇曼散射光进行温度解调计算,计算出各点的温度值,准确、灵敏地定位异常热点的位置以及记录温度的变化趋势,分布式光纤测温可以分为光纤外置式与光纤内置式两种模式。外置式光纤模式特点在于光纤的安置需要位于电缆外部,从外部对电缆温度进行测试,通过采集温度信息,结合理论计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得出电缆线芯温度值。在进行光纤的安置时,只需要将其安装于外部,无需考虑电缆内部结构,从而安装要求较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新旧电缆中,适用对象更加多元,但其最终测量并非直接测试所得,还需经过计算等步骤,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间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内置式光纤模式特点在于光纤的安置位置需要位于电缆内部,将其敷设在线芯处,从而能够直接的对内部温度进行测试,并直接得出测试结果。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应用于已服役电缆中。受厂家生产技术、型号差异及批次不同等多种因素影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品控较差。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对于投入使用的产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及测试准确性。电缆要实现正常运行,其温度范围应当控制在90℃以内,当导体维持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时,热量通过热路模型逐步传递到外部时,外部温度则会低于内部。为此,为了提高数据准确性,在装置DTS时,可以分别装置于温度不同的两个水浴内,其中一个为常温状态,另一个为高温状态。这一方式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目前已在某省电网电缆隧道的高压电缆DTS系统进行现场试用,且测试准确性较高。

3结语

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区面积扩大,地下电缆敷设难度加剧,结构复杂,过于密集的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缆测试难度,对其形成干扰。基于此,如何提高电缆测试水平、加强电缆保护力度等都是当前的重难点,需进一步探讨。通过DTS系统,能对电缆温度进行更为全面地测试,并且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测试难题,提高测试准确性,但其在运用过程中也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尤其是温度及湿度等因素,影响测试准确度,需在后续不断完善。如何优化测试手段、提高精确度等都是后续研究等重点。其次,为满足实际工程测试需求,还需要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各方法优势,并将其整合一体,完善测试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刘颖,郝艳捧,陈彦文,等.光纤Mach-Zehnder干涉法超声波检测研究[J].广东电力,2020,33(2):117-124.

[2]郭灿新,张丽,钱勇,等.XLPE电力电缆中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J].高压电器,2009,45(3):56-60.

[3]程江洲,唐阳,熊双菊,等.基于电缆频率特性及信号脉冲宽度的电缆局部放电在线定位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3):2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