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曹欣

身份证号:440803199404061121  广东湛江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日益复杂,工程所面临的安全管理难度也逐渐加深,如何做好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完善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已成为各施工单位所面临的重要管理难题。基于此,本文从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管理问题出发,从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人员管理和应急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建筑单位现场施工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施工安全意识不够强

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轻安全,重效率”的倾向,这就导致建筑施工管理层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力度不足,从而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1]。一方面,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例如,部分施工材料在保存过程中因为没有严格按要求保存,而出现受潮、受腐蚀、受污染等问题,导致材料质量下降,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又例如,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用电不合理或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火灾或其它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够严格。例如,没有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施工前没有要求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没有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工作等。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施工难度日益提升的当下,安全意识的缺失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制度是建筑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的指南针和方向盘,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安全制度制定不完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就使安全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当安全事故发生时,难以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首先,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制度时片面地照搬照抄同行制度,使制度内容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影响制度的执行。其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制度难以顺利实施。最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或组织建立第三方安全监察机构。管理人员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能够掌握安全技术标准,导致其在管理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发现或排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3人员专业能力待提升

人员管理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能够安全开展。然而目前行业内从事现场施工工作的人员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建筑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施工行业准入门槛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挑选施工人员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来考核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职业素养。这就容易导致所聘请的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安全施工知识,自身安全意识较差[2]。其次,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当下我国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人员多为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职业素养较差,专业知识匮乏,对于施工的技术经验基本来源于现场学习,因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难度提升。最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地点以施工现场为主,且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临时工人比例高,施工人员通常以项目为周期来为施工企业工作,而不会长期停留在同一家施工单位中。这就让建筑施工企业难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导致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只能靠积累施工经验来缓慢提升。

1.4安全应急机制不健全

为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机制,组建安全应急机构等。但在现实中,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自身情况与工程需要来制定健全的安全应急预案,导致当安全事故发生时未能第一时间进行应对,从而使事故的损失扩大。首先,部分施工建筑企业没有针对项目做好相应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不了解项目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及其后果及损失,使得所制定的安全应急机制针对性不强。其次,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提前做好安全风险的管理,如未通过购买保险而分散施工风险,或未预留资金来应对风险。这就导致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处理安全事故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都受到了影响。最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将安全应急机制与项目施工方案相融合,从而导致一线施工人员对安全应急机制的了解不深,当发生安全事故后未能及时按照应急机制对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导致安全应急机制的实效性减弱。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2.1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转变“效率至上”的工作思维,深化对安全管理问题的意识,才能打牢安全施工的基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

[3]。(1)建筑施工单位应派遣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来来监督监督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其在施工时按照规定佩戴好安全帽、安全绳等安全保障装备,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其进行规范和流程施工,并定期考查其是否牢记安全生产守则。(2)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安全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如在施工现场布置安全提醒标语、放置安全标识等来构建“安全第一”的施工氛围,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又如定期组织安全标兵的评比活动,开展施工安全竞赛活动,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习惯,使施工安全意识深入人心。(3)建筑施工单位还应通过专项安全讲座来做好制度宣教及讲解工作,确保企业全体人员都充分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制度来开展日常施工工作。

2.2明确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只有详细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内容,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才能从整体上把控建筑施工的所有环节,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者可从施工中各流程出发来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规范企业中各层级人员的工作开展方式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借助各类奖惩制度、绩效制度和考核制度,依托物质的激励功能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引领价值功能[4]。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企业可设置第三方安全监管机构来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开展。监管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日常巡检与突击抽检,并将质量管理工作分配到项目负责人身上,通过推行工程质量责任制来确保质量问题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2.3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项目中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施工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加大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提升他们的安全施工技术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来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的培训和安全素养的培养,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组织短期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并在日常施工中定期组织反省会和检查会,使现场施工人员意识到自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其次,针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应确立施工人员招聘和离职的相关规定,完善人员管理制度,防止因人员流动大而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引发安全管理事故。建筑施工单位还需针对岗位制定相应的招聘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技术要求,防止招收技术不达标的施工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最后,在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建筑施工单位应优化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接流程,划分好施工责任区,加强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工作,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从而使建筑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2.4健全建筑施工风险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的风险应急机制是为建筑施工安装一根保险丝,在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危险源识别与提示工作。企业应组织专业的危险源评定工作人员,通过详细阅读施工方案,了解施工流程和考察施工现场等方式来开展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有针对性的逐一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例如,当施工对象是高层建筑时,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重点关注高空施工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人员高空施工安全培训,检查好高空施工的防护绳、安全帽、防护网等设施设备,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需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做好安全事故的预案工作。企业可为施工人员购买医疗险和人身安全意外险,当施工人员遭受安全事故时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从而减少施工人员治疗的经济负担,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企业还可以预留一定的应急资金,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的资金链运行受到影响,守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监管的底线。

【参考文献】

[1]范瑞磊,王蕾,于亦龙.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影响因素[J].居舍,2019:121.

[1]王月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6):140-141.

[2]姜磊.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 2019(11):327.

[3]孙学友,王康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139.

[4]陈冠搏.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18(2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