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沈栋杰

浙江协晟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  义乌市  322000

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维系其后续正常使用,必须借助混凝土浇筑施工,以保证高低层的密实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连接工程整体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避免高低层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而实际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操作,切实保证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1.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定义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正式施工时,施工单位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及设计标准,在工程基础底板、墙、梁等关联部位设置临时施工缝,再借助混凝土材料完成施工缝填充工作,以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外界气温及气候差异较大,自然环境变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变形和混凝土温度应力改变的主要原因,会使工程结构进一步受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后期使用安全和使用年限。

1.2后浇带主要种类

后浇带又名施工后浇带,根据其功能差异性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后浇温度带。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内外出现较为明显的温度差,进而产生温度应力,在力的作用下,成型后的混凝土墙面会出现较多裂缝。而后浇温度带的主要功能是降低温度应力,有效避免墙面裂缝。二是后浇沉降带。高层建筑施工时,主楼和裙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施工周期差异,这种差异是出现沉降差的主要原因,充分利用后浇沉降带,可有效解决差异问题。三是后浇收缩带。受温度变化影响,混凝土体积产生收缩变形现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利用后浇收缩带,可为混凝土收缩区域提供一定的缓冲,有效改善收缩变形导致的恶劣后果。

1.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

1.3.1解决沉降差异问题

主体与裙房结构基础施工时,需借助后浇带施工技术暂时断开两个部分,直至主体施工完成后,保证沉降量完成超出50%,再进行混凝土浇灌,从而保证高低层的整体性。在工程设计阶段,相关人员不仅要高度关注后期差异沉降带来的附加内力,还需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合理调整。若主楼负荷过大,可调整整体基础压力差,在降低土压力、加大埋深的基础上,减少附加压力。低层施工,可选择十字交叉量较浅的基础,以增加低层土压力,保证高低层沉降趋于同步位置。

1.3.2减小温度收缩

在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建筑材料会出现热胀冷缩的问题。某些建筑工程项目会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完成施工,随着天气温度回暖,由内而外的温度应力会影响已成型的混凝土,导致墙面裂缝。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规避裂缝问题,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前,必须综合考量、充分分析墙面裂缝现象,在预留裂隙的基础上,落实后浇带混凝土填充工作,从而保证建筑墙面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对整个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做好清理工作,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应注重清洁施工区域,及时清理施工面上的灰尘和砂石等,确保预留缝的高度清洁性,对于缝两边的混凝土,要凿毛并清除松散混凝土块,然后洒水湿润,并确保后浇带底部没有积水,再对后续施工流程进行落实。其次,明确后浇带的浇筑方案,针对不同功能、不同部位的后浇带,采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另外要确保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后浇带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向施工人员细致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浇筑顺利实施。总之,准备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后浇带两侧的渗水问题等进行有效控制,同时确保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2.2后浇带设置要点

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的后浇带类型也是不同的,同时浇筑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使其符合技术要求。而沉降后浇带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来研究工期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再进行,浇筑后浇带缝宽约为100cm左右,具体设置要根据新旧混凝土接缝位置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结构来进行判断。根据梁、墙以及厚板确定接口形式。通过这种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后浇带施工水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墙板结构厚度没有超过20cm,则可以设为平直缝,如果墙板接口厚度为30cm左右,则可以设置为阶梯缝,如果墙板结构厚度超过50cm,需要将其设置为凸型框或者凹形框,从而为给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2.3配筋设置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配筋设置,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结构各位置的受力情况。在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可以使用钢筋切割作业。但是因为部分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具有非常重要的承载作用,因此不能对其进行随意切割,所以要在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合理的设施配筋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升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2.4重视模板支撑的质控

在开展后浇带施工时,应该针对模板支撑体系做好质控工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后续开展混凝土施工时形成大面积裂缝,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能够对大面积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体系在构建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刚度以及强度方面均应该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还需要保证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模板支撑体系投入到实际使用之后,必须注意不要使模板发生倾斜,必须加设地锚和钢管使模板得以固定,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若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预设强度与实际强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不应该对模板强拆。当后浇带完成施工之后必须做好相应的质量验收工作,从而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

2.5后浇带的浇筑

在后浇带的浇筑施工中,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并且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来控制混凝土干缩、温度变形等导致的裂缝以及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另外,混凝土中添加防裂抗渗剂也能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后浇带抗渗能力。浇筑完成后按照快插慢拔的振捣原则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并注重漏浆现象的有效预防,防止对后浇带质量及强度造成影响。

2.6混凝土养护和后续拆模工作

随着混凝土材料的加入,若与原来的混凝土材料的衔接部位出现裂纹,则会破坏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新老混凝土的衔接,并且对其进行全面养护,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应采取一定措施减少收缩和变形情况。如果外界天气出现明显降温,应加强保暖,例如采用草垫、薄膜覆盖,这样能有效阻挡冷却,减少混凝土的损伤。此外,应定期对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如果气候变暖,应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持湿润,避免混凝土材料过快蒸发水分。

3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艺技术逐渐成熟,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主要建筑施工技术之一,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管控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健.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实践探究[J].砖瓦,2022(8):147-149.

[2]赵锦瑞.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1(6):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