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试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沈孟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泼机镇人民政府    云南 昭通    657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保险监管和管理,为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健康;影响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从而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旨在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概述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定义和类型
   基本医疗保险是指以国家为主导,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保障公民基本医疗需求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目标是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基本医疗保险分为两种类型:社会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即通常所说的“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即“新农合”)。商业保险制度则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包括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200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城镇和农村居民,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截至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然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

1、保障水平不均衡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2、筹资机制不完善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但筹资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不高。
3、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系统不完善、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4、政策协调性不足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之间存在政策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充分、保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积极影响
1、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能够覆盖居民常见疾病的诊疗费用,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使得居民可以在需要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障了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2、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得居民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因医疗费用过高而放弃治疗的风险,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3、预防和控制疾病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保障,如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有助于降低居民患病风险,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4、提高健康意识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和实施,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得居民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从而有利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消极影响

1、医疗资源配置不均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加剧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1]
2、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

部分居民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可能导致居民在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从而影响整体健康水平。
3、筹资压力加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和保障水平的提高,筹资压力将不断加大,可能影响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预防控制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和筹资压力加大等消极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本文将在后续章节中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案例分析

(一)城市居民医疗保障情况

城市居民通过医保获得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医保覆盖了基本医疗需求,如门诊、住院等,报销比例较高,部分疾病的报销范围也较广。同时,医保提供了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多层次保障,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情况

农村居民通过新农合获得了基本医疗保障。新农合在保障范围、报销比例和筹资方式等方面与医保存在一定差异。新农合在基本医疗需求方面的保障较为全面,但在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等方面与医保存在差距。筹资方式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部分地区存在筹资压力较大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在城市地区,医保为居民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而在农村地区,新农合虽然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在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优化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确保制度公平性、可持续性和效率性。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报销比例和筹资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此外,政府应进一步拓展医疗保障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政府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和控制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此外,政府应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方便城乡居民就医,降低医疗成本。
(三)加强医疗保险监管和管理
    政府应加强医疗保险监管,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同时,政府应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保险费用收取、支付、管理和核算等,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此外,政府应推进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保险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健康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本文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保险监管和管理等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欢,胡天天. 医疗补偿与健康保障公平视角下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效应[J]. 老龄科学研究,2022,10(2):37-53.

[2] 武昕. 健康公平导向的基层卫生服务设施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 住区,2019(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