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探讨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途径

赵曼曼

身份证号:370826198302080024

摘要:随着我国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高等教育模式,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与其他专业一样,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是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着眼于培养具有食品加工、检验等技术能力,能在食品科学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学校食品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根据食品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应着眼于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途径

前言

近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高等院校中发展较快的专业,提高该专业人才的科研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水平,一是健全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注重其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改革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和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全面落实实习计划;根据实验、实践课程的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素质。三是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增强师生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1健全与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我国某些地区已经有相关的院校,在着力实现教学实际和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融合,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其他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应用实际,吸收其应用经验,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细分,拆解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以更将科学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

在教学当中,着力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比重,将各种食品化学类科目进行融合,将实验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同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在课程安排上,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细分,使课程内容精细化、专业化,着力培养专业素养更强的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尽可能的贴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校应该深入企业和单位当中,了解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对于人才最重要的需求,针对高需求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针对性的调整培养方案,对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保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

在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核时,在完成教学实践环节的整合之后,通过安排专职的授课教师,将过去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将传统的理论讲解完成后进行实验实践的方式,转变为单独的实验实践课程,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对学生的实践水平的考核,更加贴合实践流程当中学生的实践反馈。

2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当中的重要内容,而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建设优秀的实践教育基地便是必要的措施。通过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当中实践工作上具有强大指导能力的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当中积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习工作的管理计划制定上,要符合专业的实习特点,在实践上对学生的行为有指引和规范作用,派遣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为学生制定好完善的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并对实习工作之后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认真地总结,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继续提升和发展规划[4]。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实践教学首先明确各个实验、实践环节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素质。

3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产学融合教育模式的目的即是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的产业或如今发展火热的行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高效的教育能力,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公民素质。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工作知识和能力技巧,对于学生的社会素养也是良好的提升。

校企合作的核心目的是高校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人才储备,而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平台。产学融合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低效率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和示范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工作所需的具体工作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方法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改进空间,通过调节产学融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同时,高校和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从而改变自身发展方向,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具体需求。

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教育方式既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使高校与企业、供给和需求双方能更好沟通交路,使双方各自发挥在人才培育中的优势和具体作用,这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合理便捷的合作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且双方实现合作共赢,企业能够在未来获得优质的人才供应,高校和学生能够在降低人才培育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就业率。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立足当地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方针,坚持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 念,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优势和人才需求,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形式,并落实保障措施。从而探索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当地输送更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助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芳,刘凤杰,鲁玉杰,卫敏.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成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7-9.

[2]黄群,郑宝东,曾绍校,宋洪波,庞杰,吴春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食品工业,2019,(08):231-233.

[3]张剑,李梦琴,范会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J].河南教育(高教),2019(04):78-82.

[4]李慧芸,李璟琦.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农产品加工,2019(10):98-100.

[5]倪莉,王群,张雯,廖兰,刘志彬,张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7(0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