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器换热管断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冷却器换热管断裂分析

王鑫,李向东

(吉林寰球和创机械制造清洗有限公司,吉林省吉林市,132021)

摘 要:  某公司冷却器在投入使用前,联动水压试验阶段,发现三根换热管发生断裂,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施工进度,为了找出换热管的断裂原因,对断裂换热管进行取样,并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金相分析等检验检测手段,分析断裂换热管的材质断口特征等,确定了换热管断裂失效的原因。

关键词:冷却器; 换热管;断裂; 检验检测

1.概况

某公司冷却器在投入使用前,联动水压试验阶段,三根换热管发生断裂,为弄清断裂性质与成因,以及对所用管材的质量进行评定,分别在三个断口取样(其中1#、2#长140mm, 3#长300mm),并开展以下试验分析工作。

2.冷却器技术参数

壳程:设计压力0.76Mpa,工作压力0.44Mpa,设计温度67℃,工作温度45℃,介质循环冷却水;

管程:设计压力0.5 Mpa,工作压力0.04 Mpa,设计温度250℃,工作温度65℃,介质丙烯腈;

水压试验压力:壳程1.0Mpa,管程0.7Mpa;管板材质:16MnIII + S30403(堆焊);

换热管材质:S30403,ф25×2mm;管子与管板连接方式:强度焊与胀接。

3.宏观检测

换热管泄漏、断裂位置均在换热器壳程介质入口附近接管处(折流板跨距大者);1#和3#断在入口端附近管板底部(壳程侧);2#断在换热管与第一折流板相交处。

经检测:三根换热管的断裂均属脆性断裂,断口及其周围管径、壁厚、形状无明显变化。断口大部分区域平坦:断口附近裂纹分枝少;断口表面覆盖有腐蚀产物;尽管断口局部区域最后撕裂部位在外壁,但总体看,起裂点应位于外壁。对1#~3#管断口以外的其它部位宏观及无损检测未发现裂纹类缺陷。

4.换热管化学成份分析

对换热管钻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相关标准。

5.金相分析

对换热管断口区及稍远处材料显微组织进行观察,观察显示断口区管内壁、心部、外壁组织,除奥氏体外,还含有一定量马氏体;内壁区含有环向微裂纹深度约12μm,在轴向430μm范围内有7条微裂纹;奥氏体晶粒度为4级;夹杂物为B0.5、B1e、D0.5。

结果显示,管内壁区、心部、外壁区组织均为奥氏体;内壁表面有多处线性缺陷,深度0.005~0.020mm;奥氏体晶粒度为4级。

图1 断口金相分析

6.换热管材料组织中马氏体含量测定

在包括断口的金相试样上检测出马氏体,为此,对管样进行其含量测定,数据表明,断口附近马氏体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其中试样1#断口处马氏体含量达到25.2%,试样2#断口处马氏体含量达到14.4%,试样3#断口处马氏体含量达到19.6%。离开断口,管材组织中基本不含马氏体。

7.断口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对3个断口进行扫描观察观察看出:断裂大部起始于外壁,断裂起始与扩展区非常平坦,          断裂面被一层黄褐色附着物所覆盖,难以看到断口细节,断裂似以穿晶为主,在第一折流板处断裂的试样断口上有大范围振动导致的疲劳条纹。

图2 断口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8.断口能谱分析

对断口附着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检测的所有区域均含有Cl-,最高含量达1.45wt%。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因介质中含Cl-离子引发的开裂与断裂事例中,断口附着物中Cl-离子含量达到上述水平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图3 能谱测试区域

表1 能谱分析结果

元素

质量分数wt%

元素

质量分数wt%

元素

质量分数wt%

Fe

50.78

K

1.22

Na

2.53

O

20.65

Si

1.12

Cl

1.45

C

16.86

Al

0.66

Ni

0.60

Mn

3.48

S

0.24

Mg

0.41

9.换热管力学性能试验

9.1室温拉伸性能试验

换热管经过室温拉伸试验,三个试样的抗拉强度分别为:677Mpa、678Mpa、620MPa。结果表明符合相关标准。

9.2压扁试验

按GB/T13296-2013要求,钢管压扁后平板间距为12.80mm。压扁试验后实测平板间距为7.51mm,未见裂纹和裂口。结果表明符合相关标准。

9.3扩口试验

按GB/T13296-2013要求,扩口试验顶芯锥度为60°,扩口后管口外径扩口率为18%。扩口试验后,管口外径达29.76(平均值),扩口率为19%,未查出裂纹和裂口。结果表明符合相关标准。

9.4晶间腐蚀试验

按GB/T4334-2020 E法。腐蚀液配比:100ml硫酸+100g硫酸铜+去离子水到1000ml,腐蚀时间:20h。试验后,对试样进行弯曲检查,未发现裂纹。结果表明符合相关标准。

结论

三例断裂的换热管,主要是由Cl-离子引发的应力腐蚀开裂所引起。壳程介质中含有Cl-离子,并存在Cl-离子积聚、浓缩的条件,是造成18-8型换热管断裂的关键因素。胀接不均匀,造成管板孔底部出现间隙,有利Cl-离子积聚;胀接过渡区残余应力偏高;复杂应力作用,材料组织中出现马氏体,这些因素均加速应力腐蚀裂纹扩展。换热管与折流板相交处也是应力腐蚀裂纹高发区。化学成分及性能试验证明,换热管材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刚.304不锈钢换热器管断裂分析[J].化工机械,2012,39(3) :378-381

[2] 蒋志国,王辉煌,龚利华.某304不锈钢管道泄漏的失效分析[J].腐蚀与防护,2017,38(2):160-1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3296-2013[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4] 符兴承,吴金星.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分析及防振措施[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3,(3)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