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探析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

张哲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的大背景下,对粮食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河南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在国家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已经被大多数种植户所接受,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结合实际来详细探讨影响高产小麦品质的关键因素以及栽培技术,希望能对我国小麦种植的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影响因素

引言:栽培技术选择不合理、田间管理不力、播种前准备不足以及种植土壤肥力低等问题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对种植人员开展栽培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地种植小麦。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要详细分析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高产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双丰收”。

一、影响高产小麦品质的关键因素

(一)农业生产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进入了专家的视野,但是部分地区过于重视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该地区的小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而在高产小麦生产与栽培过程中,种植技术是否合理影响着小麦的最终品质和产量。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地开发与利用,加强对农户种植的引导力度,将栽培理念贯彻落实在整个农业生产中,能够实现小麦品质的飞跃性提升。达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和谐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有机结合,完善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小麦种植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发展,为优质高产小麦的增产提供保障的目标。

(二)病虫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结合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应该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吸浆虫、蚜虫、麦蜘蛛、纹枯病以及条锈病等较为常见的小麦病害。小麦栽培技术能够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有利于提高栽培人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获得较好的发展,为了降低病虫害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保证小麦栽培质量,栽培人员应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病虫害问题,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1]

二、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准备

播种小麦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翻耕土地。河南省周口市的小麦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五月份,在小麦生长发育周期,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先决条件就是在正式播种前做好准备,准备工作是否妥帖是决定小麦品质的关键因素。种植人员务必要充分了解河南地区的天气与环境,包括与其他地区的气候差异性。为了丰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助力小麦的生长发育,种植人员应该深耕土地,以此来改变土壤内部结构。在种植高产小麦过程中,切忌在同一块耕地上反复种植,避免土壤肥力过度流失,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小麦出苗的齐整程度,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高。种植户应该积极学习并熟练掌握先进的施肥技术,施肥节点要选在深耕整地之前,施加有机肥或者碳酸钙、碳酸二铵。整地深度一般为二十五至三十厘米,在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地,保证土壤的肥力能够满足高产小麦的种植需求。

(二)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在选择高产小麦品种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地方性品种,这类小麦品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能力更强,有利于增产保质。除此之外,种植户应该选择强筋小麦,并且充分考虑种子的抗寒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稳定性。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保障所选小麦品种的存活能力。如果种植地区的土壤存在肥力不足、营养成分缺失等问题,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具备抗旱性以及耐贫瘠性的品种;如果种植地区的土壤肥力足够,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更加注重抗倒伏能力,并且增产潜力越大越好。种植户务必要制定小麦种植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的防范预案,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大程度上规避天灾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降低小麦减产风险出现的概率,如果小麦种植地区属于重热风区域,种植人员应该选择生长发育成熟快、抗早衰的小麦品种,在降水量充足的前提下,小麦的生长发育需求得到了满足,促进了高产小麦品种发芽率的提高[2]

(三)事先处理土壤

    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土壤的品质,种植人员应该选择富含营养成分以及水分的土壤作为小麦种植区域,以此来促进其生长发育。地势平坦地区应当作为优先选择,种植区域的通风性以及排水能力也应作为考虑点,其中,最为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土壤就是沙性土壤。为了养护好土壤的肥力,在栽培小麦时应该采取轮作方式,确保养分与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以避免小麦种子被土壤中的细菌所侵害,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土壤应有的作用。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营养成分和水分不足以满足小麦正常的生长需求,种植人员在耕种之前应该进行深耕整地,使土壤结构变得疏松,恢复土地肥力。并且加强水分渗透力度,以此来保证土壤条件能够满足种植要求。除此之外,如果发现有土壤缺少营养成分,种植户应该及时施肥,肥料组成成分以磷、钾、氮为主,充分考虑实际的种植需求,对化肥比例进行合理地搭配,最终实现改善恶劣土壤环境的目的,为小麦种植打下基础。

(四)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

    为了确保小麦的品质,提升其产量,应该选择最为合适的种植栽培技术,种植人员应该选择合适时间来开展高产小麦种植工作,以此来提高小麦的抗病、抗冻水平。与此同时,种植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小麦的育苗以及施肥,最大程度上保证小麦幼苗的成活率。一旦小麦的播种时间节点过于提前,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周期迟缓的问题,最终导致在本该进行收割的成熟期无法收获,错过最佳时机,小麦根部发生不可逆的老化情况,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并且该时期的小麦极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农户带来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种植户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小麦种植自然条件,选定最为适宜的种植时间节点。在小麦播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播种的地下深度,如果深入地下过大距离,可能会导致无法出苗的问题,影响小麦的出苗率;如果播种深度不足,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养分与水分不够,最终导致小麦幼苗的出苗率断崖式下跌[3]

(五)田间管理

    在小麦出苗完毕后,种植户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田间管理上,仔细检查小麦的出苗状况,如果发现问题,需要立即开展补苗工作;如果出苗后的小麦幼苗颜色发黄或者营养成分不足,可以根据实际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其进行施肥,确保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拥有充足的养分。除此之外,控制好小麦的生长周期使其生长速度一致,也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合理地应用农业技术来促进小麦产量以及品质的提高。在每一个阶段,小麦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充足的养分,种植户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施肥,尤其是要注意小麦的拔节期以及抽穗期,以此来促进产量提高。此外,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灌溉工作必不可少,在施肥之前应做好灌溉幼苗的准备,但是需要注意避免灌溉过量而导致小麦被淹死。

结论:总而言之,高产小麦的栽培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很难一蹴而就,种植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小麦的生长规律,在播种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最终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寻求高产小麦栽培的最佳路径,打破固有的思维认知局限,为我国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青.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运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2(24):51-53.

[2]杨书志.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运用探究[J].农家参谋,2020(08):62.

[3]李建坡.豫东地区优质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