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效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5
/ 2

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效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张珍

身份证号码:3704811986****7928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都十分快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也存在适应性关联,如何优化两者的关系,调整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的互动性关联,在体制的建设中力求平衡与稳定,保障民生需求,确保每一个民众都能享受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成果,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就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前社会发展下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更科学、良性的社会共融、互助互利体制提供依据,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共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民生;社会保障;健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水平正稳步提升,相关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初步建立,但受诸多方面影响,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保障理念落后、支出结构失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分解国家财政社保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阐述在未来实现创新社保工作的相关意见,从而促进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

1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现状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这期间不管是在人均收入、物质生活水准还是基础性建设、民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全世界关注,我国成为世界的新引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社会、民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关键性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继续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也需要提升。当下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很少甚至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社会各项保障功能服务很不完善,尚未形成与高速增长的经济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目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甚至成为国家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比如年轻人毕业后就业较困难表明人才就业服务建设还不够完善,如何有效分配人才资源,避免结构性失调,达到社会对人才的供需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更为贴近民生的问题也一一出现,如买房难、读书难、看病难如何得到有效解决或缓解已经迫在眉睫。另外,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在给人民带来各项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加班问题、过劳死问题、企业投机取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环境污染、奉行金钱至上的企业家丧失道德底线,偷工减料给百姓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与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以药养医,医疗费用不减反增,医患关系紧张之间的矛盾等都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民生问题需要科学、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来应对,不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势必会导致民生怨道,给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埋下严重隐患。因此,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社会服务功能配置,匹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更好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2建立促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意见分析

2.1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

其一,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加强立法保障能更好地促进金融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法律可以确保金融和社会保障领域工作的科学管控,提升社会保障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财政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如受益和使用资金、管理资金等环节必须由法律严格规定,各级政府保障执行,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相应情况,才能更好地推进财政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各方面支出结构平衡。其二,政府要制定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各级政府要合理分配并明确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细化明确不同项目是由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各级政府管理。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合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规划。其三,地方政府和财政社会保障部门要全面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和法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完善法规和政策,尽可能降低金融和社会保障运营成本,提高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效率。其四,充分尊重市场在金融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灵活发挥市场创新在金融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使社会资金配置更加合理有序,使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更加科学,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社会支出,从而确保社会支出结构平衡。

2.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功能,稳步提升农村社保水准

我国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短短几十年解决社会温饱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强大,保障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的布局基本完善,尤其是医疗、教育体制已经惠及众多人民,有病可依、学生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但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社保服务功能并不完善,解决农村医疗健康问题仍有待解决,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凸显,还需要正视,有效去解决。所以,需要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善民众的社会保障服务功能,解决民众需求,服务民众。首先,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养老保障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并减轻当下年轻一代人的负担,为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晚年,同时也能够改善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其次,建立科学的农村医保服务体制,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相关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农村地区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新力量。

2.3重视养老保障中的个人责任

我国要想建立一个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就需要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责任进行合理划分,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基本养老金难以满足退休职工对生活的需求,重视养老保障中的个人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提升公众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观念。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劳动能力也在降低,可供退休人员选择的工作岗位有限,这就需要其通过个人储蓄、商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等进行储蓄,有效保障个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第二,明确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地位。社会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及明确政府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以实现社会福利功能的最大化发挥。第三,保证在适度的水平区间内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序运行。社会保险的运行模式追求低水平化和全覆盖性,政府主要是对社会上收入较低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保障,并由商业保险补充其在保障水平和范围方面的不足。商业保险产品应坚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参保人的需求。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已基本形成财政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但在实际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不同地区制度体系标准存在明显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财政部门开始在财政社会保障领域进行相关研究和开发。为更好地保障民生工作,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更多社会群体享受到社会福利与保障,从而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障广大职工、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闫石.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中国市场,2021(03):49-50.

[2]李灵会.浅谈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6):174-175.

[3]黄秀珍.浅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9(19):62.

[4]孙笑竹.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记者观察,2018(2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