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CT图像的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1

如何确保CT图像的质量

杨书义

邛崃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邛崃   611534

为了确保CT设备能够获得质量较高的图像,提高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对关键图像技术指标进行定期测验其意义作用巨大。在CT图像质量检查过程中,应借助一些模型道具,这些模型道具在CT系统中被称作为“PHANTOM”,能够对许多和CT质量相关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验,例如平均CT值、像素、噪音、断层厚度、精准度、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力等。那么怎样保证CT图像的质量呢?请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1. 模型的合理应用

想要保证CT图像质量,需要借助水模与分辨率测试体模,其中,水模主要为直径为30厘米表示人体模的水模、直径为20厘米表示人体头部的水模、直径为15厘米表示儿童头部的水模。而分辨率体模主要为高对比度分辨率体模、低对比度分辨率体模。

  1. 噪声、平均CT值的测验

把直径20厘米的水模置于扫描架中心部位,经过常规扫描,对水模重建图像进行扫描观察,依照重建后的图像,在水模中心位置设定兴趣区,规格为2-3平方米,此范围的兴趣区支持200-300万像素,随后测量平均值CT。正常参考范围:水的平均CT值等同于0,空气CT值需达到-1000。水的平均CT不能大于(3.24±5.00)。测验频率保持每周1次。

  1. CT值标准偏差的测验

有关于CT标准差的测验,其测验方法、测验工具与上述相同,在水模的中心位置,明确一个兴趣区,大小规格为2-3平方米,同时把兴趣区处于水模中心位置,利用此种方式,对CT值标准差进行测量,还要使用CT系统的测量软件,兴趣区测量应显示CT值标准偏差,每次测量要确保测验条件与测验部位相统一。常规参考范围:水模测试正常CT值标准偏差为2-7,事实上CT值依照兴趣区所处的剂量和重新标法存在关联性。除此之外,CT值标准偏差和兴趣区所在位置有一定关系,例如位于水模边缘部位,标准偏差可能较小。正常值范围:基于理论层面,标准偏差越低说明越好,但是最终取舍应按照以前测验和CT系统的运作情况,如若偏差过大,说明图像噪声升高,根本原因是扫描剂量较少,或者与成像系统的探测设备放大电路与模数转换有关,将其测验频率设定为每日1次。

  1. 高对比度分辨率的测验

关于高对比度分辨率的测验主要使用高对比度分辨率体模,对比分辨率应超过10%。测验方法为:利用所设定的CT参数,扫描分辨率体模之后,对最小能分辨孔进行观察,要求5个孔都能清晰呈现,5个孔没有完全显示,应将其排除在计算范围之外。正常参考范围:现阶段,CT设备在头颅标准扫描模式下,分辨率不超过1毫米,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下,分辨率为0.25毫米。正常值范围:当CT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进行高对比度分辨率测验,所获得的最高分辨率也就是该设备正常值,其测验频率设定为每个月1次。

  1. 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测验

对于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测验,主要运用塑料低对比度分辨率体模,依照扫描所得出的CT图像,找寻可以清晰呈现的最小孔径,并确保可以看到一整排,其孔径越小,说明CT设备密度分辨率越高。通常情况下,扫描剂量越高,噪声越小,相反噪声越大,剂量增加密度分辨率也会升高。

  1. 床定位精度的检验

对于床定位精度的检验,需要利用定位装置测验体模。需要明确层厚对体模中心孔道交叉点,对其实施扫描处理,重建后的图像需清楚地看到2个小孔道,如若定位装置精准度较高,2个孔道可并排排列。正常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2个孔道排列整齐。正常值范围:2个孔道排列偏差超过3毫米,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测验频率设定为每月1次。

  1. 标准化作业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标准化作业,众所周知,CT检查需要通过轴位扫描,但是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冠状位检查呢?例如,对蝶鞍是否存在垂体瘤的病患实施冠状位扫描。如若眼眶CT检验满足以下条件,也可进行CT冠状位扫描:(1)对眼外诸肌肉病变进行观察;(2)对眼内异物方向加以明确;(3)病变与眶顶、眶底的联系;(4)对眶尖相邻结构进行观察,明确眶尖病变侵袭的范围;(5)眼外伤进行有无眶底或者眶顶骨折以及严重程度。在保持扫描体位后,需实施定期扫描基线处理。针对头颅扫描出现2条扫描基线,其中听眉线的优势在于标志明显,定位精准,可经过三个颅凹最低部位,扫描范围相对理想,清晰显现组织结构,幕下显现第四脑室良好,屏幕所显现的基底节良好。

一旦病变与附近组织密度相接近,可将窗宽调窄;如若观察部位对于层次要求较高,可使窗宽进一步加大;如若显现部位图像密度比较低,可将床位调低,相反需将床位调高。如若部分组织与器官出现密度差异明显的结构,且伴随不同程度变化,无法使用单一的窗宽与窗位。为了将不同组织结构显现出来,可利用多窗技术,例如对胸部进行观察,需利用肺窗、纵膈窗;又或者对颅脑进行观察,需利用脑组织窗与骨窗。只有依照不同组织的检验结果,对窗宽与窗位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提高CT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CT图像质量清晰、精准,除去做好以上CT图像质量控制措施,还要对CT设备进行日常养护,如做好CT扫描室的清洁工作,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保证电源电压的质量等,才能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为临床医师诊断观察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