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3

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中的应用

刘洁静

桥兴幼儿园  深圳宝安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孤独症的概念和孤独症儿童社交困难的表现,然后详细讲解了社会故事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优势和实践案例。接着,本文介绍了社会故事的编写和实施过程,包括编写原则、实施过程、评估和调整等。最后,本文总结了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社会故事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故事;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应用分析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孤独症儿童的社交交往困难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通过让孤独症儿童参与情境化的故事中,帮助他们理解社交行为的规则和期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孤独症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孤独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社交互动障碍,孤独症患者可能不会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或回应他人的交流,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行为模式重复和刻板,孤独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重复性行为模式,如重复地做某些动作或说某些话,固定的日程和习惯等。沟通能力受损,孤独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障碍,如语言发展迟缓,无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隐含含义和非语言的暗示。敏感度和不适应性,孤独症患者可能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过度敏感,如声音、光线、触觉等,也可能对环境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感到不适应。

目前,孤独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可能都会对孤独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孤独症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言语疗法等,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自闭症与孤独症研究的相关数据

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中国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约为每1000人中有1-2人,而孤独症的发病率则约为每1000人中有0.7-1.6人。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自闭症的发病率在美国从2000年的1/150增加到2018年的1/54。根据CDC的数据,孤独症的发病率在美国从2014年的1/68增加到2018年的1/59。

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和孤独症虽然有相似的症状,但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具体的症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别和区分。自闭症和孤独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症状和特征是不同的。

中国自闭症儿童的就业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撑。但是,根据一些研究和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 自闭症儿童就业率较低。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自闭症儿童的就业率较低,仅为15%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交往、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困难,这些困难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多的挑战。自闭症儿童的就业去向也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需要重复和刻板工作的职业,例如清洁工、保安、餐厅服务员等。此外,一些自闭症儿童也从事一些需要较高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职业,例如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分析等。自闭症儿童在就业方面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一些机构和组织提供自闭症儿童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服务,例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此外,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提供自闭症儿童就业机会和支持,例如特殊餐厅、手工艺品制作等。总之,中国自闭症儿童的就业情况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就业机会和支持也会逐渐增加。

二、孤独症儿童社交困难的表现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困难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避免眼神接触,孤独症儿童可能会避免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或者在与他人交流时眼神游移。缺乏表情和肢体语言,孤独症儿童可能不会表现出与情境相符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和肢体语言不够丰富。不理解和使用非语言沟通,孤独症儿童可能不理解和使用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社交互动不自然,孤独症儿童可能缺乏社交技能,如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兴趣、参与游戏等。语言沟通障碍,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如语言发展迟缓、语音模糊、语言理解困难等。缺乏共情能力,孤独症儿童可能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意图。固执己见,孤独症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固执己见、不愿意妥协,难以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1]

这些表现可能会影响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社交困难,提高社交技能和生活质量。

三、社会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社会故事是一种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的教育工具。社会故事通常是简短的叙述,描述一个具体的社交情境,如与他人交流、参加聚会、遵守规则等。社会故事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情境的规则和期望,以及适应这些情境的正确方式。

社会故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元素。描述情境,社会故事首先描述一个具体的社交情境,如参加生日聚会、与他人交流等。描述感受,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在这个情境中感受到的情绪和体验,如紧张、不安、困惑等。描述规则和期望,社会故事描述这个情境中的规则和期望,如礼貌待人、分享、遵守规则等。描述正确的行为方式,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应该如何在这个情境中表现,如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参加聚会、如何遵守规则等。社会故事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情境的规则和期望,以及适应这些情境的正确方式。社会故事可以由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编写和使用,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生活质量。

(二)特点

社会故事是一种教育工具,旨在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社会故事通常是简短的叙述,描述一个具体的社交情境,并描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期望。社会故事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情境的规则和期望,以及适应这些情境的正确方式。社会故事的特点包括:

  1. 个性化:社会故事通常是根据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和需求编写的,以确保故事的内容和语言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
  2. 具体化:社会故事通常描述一个具体的社交情境,如参加生日聚会、与他人交流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这些情境。
  3. 描述感受: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在这个情境中感受到的情绪和体验,如紧张、不安、困惑等,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4. 描述规则和期望:社会故事描述这个情境中的规则和期望,如礼貌待人、分享、遵守规则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情境的规则和期望。
  5. 描述正确的行为方式: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应该如何在这个情境中表现,如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参加聚会、如何遵守规则等,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情境的正确方式。

总之,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生活质量。

四、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

(一)社会故事的优势

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以下是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优势:

  1. 个性化:社会故事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和需求编写,以确保故事的内容和语言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
  2. 具体化:社会故事通常描述一个具体的社交情境,如参加生日聚会、与他人交流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这些情境。
  3. 描述感受: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在这个情境中感受到的情绪和体验,如紧张、不安、困惑等,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4. 描述规则和期望:社会故事描述这个情境中的规则和期望,如礼貌待人、分享、遵守规则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情境的规则和期望。
  5. 描述正确的行为方式:社会故事描述孤独症儿童应该如何在这个情境中表现,如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参加聚会、如何遵守规则等,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情境的正确方式。
  6. 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他人:社会故事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沟通。
  7. 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通过阅读和学习社会故事,孤独症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如交流、分享、合作等。

总之,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2]

(二)社会故事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策略

1. 选择合适的社会故事:根据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和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社会故事。社会故事应该具体、简短、易于理解,并且与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相关。

2. 阅读和讨论社会故事:与孤独症儿童一起阅读社会故事,并与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境、感受、规则和期望,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实践社会故事中的行为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游戏等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实践社会故事中的行为方式。可以在家庭、学校、社交场合等不同情境中实践。

4. 持续反馈和鼓励:在实践社会故事中的行为方式时,及时给予孤独症儿童反馈和鼓励。可以表扬他们的进步和成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5. 适度挑战和调整: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进步和能力,适度挑战和调整社会故事和实践情境的难度和复杂度,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社交能力。

总之,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适应社交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在应用社会故事时,应选择合适的故事、阅读和讨论故事、实践故事中的行为方式、持续反馈和鼓励,适度挑战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社会故事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案例

社会故事是一种教育干预策略,旨在通过故事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以下是社会故事的应用场景。

  1. 学校教育: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学校教育中,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2. 家庭教育: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家庭教育中,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3. 临床治疗:社会故事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中,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克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症等。

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掌握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以下是孤独症运用社会故事的实践案例。

  1. 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规则: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规则,如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与他人合作等。例如,可以编写一个社会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如何与其他人玩耍,如何与其他人分享玩具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社交技能。
  2. 帮助孤独症儿童掌握情感调节技能: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掌握情感调节技能,如如何应对挫折、如何控制情绪等。例如,可以编写一个社会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如何应对失败,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情感调节技能。
  3. 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如何制定计划、如何管理时间等。例如,可以编写一个社会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完成作业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自我管理技能。
  4. 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社会故事可以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如如何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表达、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等。例如,可以编写一个社会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感等,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情感理解技能。

五、社会故事的编写和实施

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以下是社会故事的编写和实施以及评估和调整的相关信息。

(一)社会故事的编写原则

社会故事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简洁明了,社会故事应简洁明了,以便于儿童和青少年理解。个性化,社会故事应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和需求进行编写,以便于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正面积极,社会故事应强调积极的行为和情感,以鼓励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情感调节。可操作性,社会故事应具备可操作性,即儿童和青少年能够真正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可变性,社会故事应具有可变性,以便于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3]

(二)社会故事的实施过程

社会故事的实施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确定目标:明确社会故事的目标和内容。 编写社会故事,根据目标和内容编写社会故事。实施社会故事,将社会故事应用于实际教育中,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临床治疗等。观察效果,观察儿童和青少年在应用社会故事后的行为和情感表现。调整和改进,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于提高社会故事的效果。

(三)社会故事的评估和调整

社会故事的评估和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评估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和情感表现。针对性,评估应针对性地反映社会故事的目标和内容。反馈性,评估应具备反馈性,以便于儿童和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改进方向。可持续性,评估应具备可持续性,以便于持续提高社会故事的效果。改进性,评估应具备改进性,以便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社会故事的效果。

总的来说,社会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编写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的社会故事,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交规则、掌握情感调节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表达。

六、结语

在实施社会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故事的编写原则,确保社会故事简洁明了、个性化、正面积极、可操作性强和可变性。同时,需要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社会故事的效果。总之,社会故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育干预策略,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龙艳林1, 连福鑫2. 运用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个案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8, 第38卷(7):100-105.

[2]刘礼兰1, 雷江华2. 社会故事教学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干预的单一被试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 第41卷(2):19-27.

[3]吕开新, 徐蕾, 杨赛男. 社会故事在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 (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