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血液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

黎媛    ,周艳通讯作者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科疾病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9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构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模式护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68±2.37)分,比对照组高,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比例为0.00%比对照组的11.11%低(P<0.5)。结论:血液科疾病患者护理中构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引发风险事件,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血液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

血液疾病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非常快速,很容易引发并发症,临床特征较为明显。针对以上情况需要构建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企业发展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当前专项评价的局限性所在,目前很多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用数据来体现护理效果,实现护理价值的质量指标构建。医院管理发展中,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每次血液科护理管理中,需要关注相关指标,在实践中逐渐构建起更为合适的质量敏感指标,使护理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为患者病症治疗提供有效支持。国外对于此项研究较早,而且时间快速发展,在血液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中逐渐实现专科化发展趋势。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外相关报道进行深入研究,以专科特征为基础,在发展中利用多种方法,把患者安全放在基本位置,逐渐构建起更科学实用的指标体系。下面进行报告总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1-2022.12这一时间段接收的合适的血液科疾病患者,纳入90例,年龄为(65.12±3.45)岁,按照护理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5比20,按照常规程序护理。45例为观察组,此组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26和19,此组护理中构建敏感质量指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

选取标准:第一,患者临床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确定为血液科疾病。第二,了解研究,自愿参与,签订责任书。第三,临床治疗资料齐全。排除因素:第一,存在精神障碍。第二,治疗资料存在缺失。第三,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足。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基本护理之后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建构管理模式,下面详细分析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构建与护理质量相互对应的结构指标。临床针对血液科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管理,在发展中深刻认识到结构指标对护理的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同患者进行互动,血液科临床护理中构建敏感指标,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比重是结构指标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合理调整护理人员和患者安排比例,保证护理人员配备到位,为患者进行高质量护理,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配备足够要求的高质量护理人员,按照患者要求科学计算,统计出各个班次具体需要人员数量。护理液中按照一个月进行统一周期划分。第二,过程指标构建方面进行优化完善。血液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过程中,关注过程主要是对患者的疼痛感,也就是说这患者入院后,如果身体过于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就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收集各项资料,做好调查工作。在数据分析时有相应的计算公式,为了了解患者疼痛干预的过程指标基准,需要按照患者疼痛数量与或者总数的比例进行调整,护理人员要应对处理,针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做好准确判断,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可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增加临床满意度。第三,要对结果指标进行明确对应。把具体指标基准进行优化完善,针对患者引发口腔黏膜炎的概率进行判断,了解风险因素。以评估结果为基准,对风险事件和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第四,根据循证依据,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有效甄选,并且按照要求执行。构建血液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需要针对容易引发的问题进行调整,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服务任务艰巨、风险较高的流程的监测,选择合适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要充分结合患者个人需求,要以服务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质量控制标志,对相关结果进行监控,具体操作中要有效执行。

1.3观察指标

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记录不良事件引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数据检验需要结合t。

2 结果

2.1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情况比较

表1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情况比较表

组别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风险事件引发情况

观察组(45例)

94.68±2.37

0(0.00%)

对照组(45例)

82.16±2.44

5(11.11%)

t

8.736

9.225

p

0.0001

0.0001

由上面表1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68±2.37)分,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为0例,占比0.00%;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2.16±2.44)分,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为5例,占比111.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建议,现代制药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模式不断完善,临床护理中根据需要逐渐构建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际操作中,通过指标构建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护理结果,切实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探究中,从三个维度进行护理质量评估。第一,影响护理效果的结构质量因素。第二,护理人员临床护理直接操作过程的质量。第三,根据患者需要,关注患者的护理结局,呈现出的结果质量。以上三个护理质量维度存在一定联系,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其中研究中选取的过程指标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数据不能有效测量,但是过程目标可以对患者护理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进行前馈控制,通过有效调节,避免患者有较差的预后,逐渐实现正向结局,通过前瞻性的护理干预,避免患者身体恶化。因此后期护理中应该加强过程指标的构建。

综上所述,血液科疾病患者治疗护理中构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发展中对临床护理进行完善,提升质量,增加满意度,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丽筠,魏萍,胡艳华,等.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提升血液透析质量[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49).

[2]王春立,丁亚光,许晓敏,等.恶性肿瘤患儿及其父母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疼痛感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8).

[3]邹存静.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药膳.2019,(23).

[4]熊贵超,肖嫔,杨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在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中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3).

[5]丁小勇,郑喜灿,吕洋,等.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野战方舱医院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21,64(12).

[6]张艳红.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1,(25).

[7]吴翔燕,郭华兰,张燕.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在ERAS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5).

[8]王丹,况红梅,连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化管理在预防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