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董野

s210703199011282013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仍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各大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不断增设建筑学专业,目前的建筑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化,各学校建筑学层次差异性较大,市场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要求也向应用型发展,因此,要求各高校的教育方式随之转变,根据“新工科”的要求加强实践环节,推动“产学融合”,使其成为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建筑学界人才教育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面对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且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高等教育尚未完整构建满足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指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这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紧扣行业发展前沿,调整教学内容,强化专业建设,优化培养模式,保障人才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然而,从现状来看,在建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导致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1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个人成长需要

20世纪以来,教育的本体功能发展经历了知识、智力和人三个阶段。与传统高等教育中注重于某门类的专业知识传授不同,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个人就业层面而言,不仅需要接受全面扎实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获得具有充分竞争力的就业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储备能量,实现社会价值;更需要广博深厚的博雅教育,在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个人“软实力”,实现个人价值。

1.2学科特点决定

建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科学,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涉及面广、概括性强的学科特点。幢建筑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的过程可谓是综合性极强,对专业教育的影响和要求不言而喻。首先,建筑学专业学生需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便成为建筑师后妥善应对各相关专业的要求,协调解决设计中的多方矛盾。其次,除了"坚固实用”之外,建筑的评判原则还包括"美观”。"美观”不仅体现具体的造型能力,还包含艺术观念、文化责任、人文理想,是对使用者的理解、对公共环境的关注和对美的表达。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共情力是建筑学学科特点赋予专业教育的任务。

2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过长久的发展,我国建筑学、土木等建筑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仍以班级制为主。不论是低年级的基础课程还是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基本由数位或十数位不同的教师来教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往往导致不同课程之间无法达到很好的衔接,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近几年来不同学校的建筑学相关专业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教学改革,但由于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时长的限制,无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学生都很难参与到教学的整个流程中,由此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相对不足。

2.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从建筑学内涵来看,其主要面向建筑设计、管理、科研等各个领域,培养具有较强建筑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应基于新工科发展方向和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岗位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实训基地,同时结合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其中,运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状来看,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薄弱。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课堂教学和学校实训基地开展,但由于基础建设不足,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很难发挥作用和优势。

3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教学模式多样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发挥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以此为基础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布置场地设计或者建筑设计任务时,让学生自己布置任务书,从而培养学生前期策划的能力。学生针对一种建筑场地进行多版本建筑方案设计,并对场地认真观察,推演出该场地最适合的设计,并从每一版设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该问题加以探讨和处理,最终做出最合理、最有创造力的方案。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注意对建筑结构及构造的重视,让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同时,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使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实践挂钩,解决方案在实际施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模拟演示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包括建筑设计师、建筑施工方、招标单位、投标单位、评审等,代表不同投标单位的学生可以根据招标单位提出的各种要求做出设计任务书和不同的方案,通过汇报竞标争取自己的方案过审,而评标专家需要评审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做出自己的理解,通过模拟整个建筑招标流程,使学生了解建筑学专业现状,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3.2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内容建设上包括实验、实习、课设、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建筑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校内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融入相应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真实科研或工程项目的引入,以任务为中心,驱动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依托学校平台成立学生社团,组织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最后,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用合作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制定协同育人计划,同时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企业优质师资力量,打造完善的校外实训体系,在校外实训基地中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

3.3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可以纳入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和任务式学习方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应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多元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后,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思政元素”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构建翻转课堂,导入思政案例,运用微课教学等,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革新教学方法。

结束语

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是打破传统观念,对建筑学培养方案的更高追求。基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形成更完整、更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张晓春.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走向与问题的思考:王建国院士访谈[J].时代建筑,2017(3):6-9.

[2]庄惟敏.培养职业建筑师[J].建筑创作,2016(8):134-139.

[3]丁沃沃.回归建筑本源:反思中国的建筑教育[J].建筑师,2009(4):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