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早期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刘梅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对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研究对象选自医院呼衰患者,例数共计40,同为重症监护群体,患者均分后每组20例,组别不同施护方式存异,对照组重症护理;研究组早期护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例数更低,发生率对比P<0.05;研究组康复指标更优异,治疗和住院时间对比P<0.05。结论:早期护理注重身心双重干预,可积极预防呼衰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关键词】早期护理呼吸衰竭重症监护并发症

呼吸衰竭是指人体肺部换气和通气障碍,临床可根据其病症分为急性和慢性呼衰,临床治疗原则为去除疾病诱因,实行呼吸支持[1]。机械辅助通气是常见支持方式,治疗效果优异,可挽救呼衰患者生命,但通气治疗时患者需局部制动,随时间延长压疮和肺部感染几率将大幅提升[2]。文章选择院内呼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护理对呼衰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研究对象为医院呼衰患者,总例数为40,患者呼衰症状严重,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和呼吸机治疗,将上述患者均分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每组例数为20,对照组:50-76岁均数(68.23±5.63),男12、女8,研究组:50-78岁均数(68.14±4.72),男11、女9,资料比对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重症护理,严密监测血氧、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定期采集动脉血气,结合检查结果和医嘱实施重症护理。研究组予早期护理,具体如下:⑴评估患者病情,予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持续型氧疗,若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有创气切患者应做好气道湿化和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无创面罩给氧患者,应定期检查仪器参数和蒸馏水温度,避免气道损伤,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节氧流量。⑵呼衰患者体内营养消耗较大,水分易流失,应早期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补充机体所需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定期检测患者血糖指标,及时对营养计划做出调整。⑶患者病情平稳后经口少量饮水,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叩背,促进呼吸道和肺叶残留痰液排出,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定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积极预防肺不张;排便后及时擦拭患者臀部皮肤,清理粪便,骶尾部涂抹爽身粉,保持臀部干爽性,预防压疮;定期更换床单元和患者贴身衣物,使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及时清除体液和其他污染物。⑷早期心理护理: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可正常沟通时,即可开展心理护理,与患者讲述当前病情和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与患者沟通时多利用肢体和眼神交流,加深患者理解,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关心,提高治疗信心。⑸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口吸鼻呼,重复锻炼,使其充分掌握呼吸节律,锻炼肺功能;指导患者床上被动训练,翻身、肢体抬高和关节活动,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强化肌肉收缩力,预防下肢血栓,提高预后行为能力。

1.3观察指标

⑴统计2组并发症,包括脱管、压疮、血栓、感染,发生率=总并发症数/总例数;⑵收集2组康复指标,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监护室治疗时间,各项用时越短呼衰患者康复速度越快。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卡方(X2/t)进行处理,若p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例数更低,P<0.05,见表。

表1 并发症(n,%)

组别

脱管

压疮

血栓

感染

总发生率

研究组(n=20)

0(0.00)

0(0.00)

0(0.00)

1(5.00)

1(5.00)

对照组(n=20)

1(5.00)

2(10.00)

1(5.00)

2(10.00)

6(20.00)

X2

-

-

-

-

4.3290

p

-

-

-

-

0.0375

2.2对比康复指标

研究组康复指标更优异,P<0.05,见表。

表2 康复指标(x±s)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d)

监护室治疗时间(d)

住院时间(d)

研究组(n=20)

15.84±3.57

20.35±3.17

28.12±5.21

对照组(n=20)

21.62±4.53

28.76±4.28

37.85±4.63

t

4.4817

7.0616

6.2430

p

0.0001

0.0000

0.0000

3.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常见病,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异常,引发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等综合表现。患者体征多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和昏迷,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3]。呼吸支持期间给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定期气道湿化,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清洁口腔粘膜,予肠内外营养支持,纠正患者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情况;多饮水,勤翻身叩背,及时擦除体液和皮肤污染物,保持受压部位干爽性,预防压疮;在此基础上予早期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监测患者机体恢复情况

[4]。文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例数更低,各项发生率对比P<0.05,通过上述早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压疮、脱管、血栓、肺部和尿道感染几率;研究组康复指标更优异,对比P<0.05,早期护理可预防呼衰并发症,加速呼吸功能康复,缩短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时长[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在降低呼衰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郝玉姣,郑建坤.高质量护理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193-194.

[2]张静,张立辉.人性化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1,40(26):116-118+122.

[3]鞠慧敏,濮东杰.早期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名医,2020(19):117-118.

[4]刘红云,张晓娜.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04):407-409.

[5]高波.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