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伍俊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也向着电子自动化的方向创新,越来越多的大型集成电路被运用到了工厂生产活动中,在持续应用、创新的道路上,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智能控制技术要点,并对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给技术研究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

引言

在现代化的工作生产中,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生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工业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产品生产的质量及生产精度也在不断提升,工业生产流程变得更为复杂,这也给当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运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解决该系统在过去的生产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尽快加速改造与升级系统,充分发挥该系统的应用优势。

1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机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用的过程,主要涉及机械、传感器、电工电子等技术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众多先进技术集成运用的产物,能在计算机、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支撑下完成既定任务。通信、电子等技术的应用,满足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运行中对软件设施的需求,该系统推动了我国工业领域的进步。该系统通过整合各项信息技术,可以结合生产需求灵活地配置系统功能,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集中管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有很强的保障作用。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价值

2.1模型价值

相较于非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能大大提升模型应用水平,建立更加适合执行要求的模型体系,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确保相应的功能指令都能按照模型规范逐步落实,从而更好地拓展应用范围,维持完整的智能应用效果。最关键的是,智能控制系统还能建立灵活化的模型体系,对结构、参数等信息进行归纳并构思,保证控制效能最优化。

2.2控制价值

在传统的控制体系中,受到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的限制,控制过程存在运行速度慢、操作难度高等问题,这就会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效能产生影响。而在智能控制体系中,借助智能指令评估分析模式,就能及时建立控制指令,借助储备的控制功能信息单元,建立开环控制、闭环控制以及定量控制等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综合控制的实效性。综上所述,智能控制的应用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要结合具体的应用要求和控制规范,按照标准化流程落实相关工作,更好地维持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效能,满足多元发展的基本需求。

2.3智能性

在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原本纯机械处理的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比如,引入微处理技术后,该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控制方式,提高了控制精度。仪表、传感器等部件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部分,通过对这些部件的调整可以改变整个系统的特性,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具备多种功能,扩大了该系统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在这个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将环境中的资料进行收集,再传输给智能处理器,通过处理器对数据加以学习、控制。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3.1建造行业中应用智能控制技术

建造技术发展驰而不息,城市化脚步逐渐加快,各行各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开始探索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完善的机电一体化体系来改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智能控制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施。在照明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管控运营状况,对照明时间进行调节。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智能控制技术还能够控制空调,根据气温的变化调节空调,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使空调的功耗降到最低,为绿色生活做出贡献。

3.2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

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是采用电力信号转化的方式,实现对机械生产过程的控制,可以结合机械生产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数字模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转换,保证转换的精度。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的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有较大好处。交流伺服系统的运行十分复杂,常常会受各类因素的干扰,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常见问题的有参数变化、强耦合、负载扰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难以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而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保障交流伺服系统稳定地运行。在高精度数学模型的帮助下,还可以有效应对系统在运行时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对系统运行参数的智能化调节,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伺服系统在运行时候的稳定性。

3.3智能控制技术在BIM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BIM技术构建的模型将显示传统建模方法中省略的零件。例如,机电设计中的传统二维建模方法将简化管道保温层,但它将通过BIM技术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使问题更充分地暴露出来,这对机电工程的顺利施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公共建筑的机电工程中,预制管道的设计通常以传统的线性方式显示,因此管道布局也会显得十分重叠。按照这种设计思路,模板将在施工期间制作,然后进行对比和修改,这种情况也会对最终的施工效率及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BIM技术的出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对所有的光纤进行重新布局,其涉及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是有效配合项目土建的相关预埋预留,使机电管道和机电相关部件设计更加规范;二是满足精装修需求,深化机电系统末端设计。首先,对主体预埋孔洞进行有效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可能使用的孔洞,如果现场已进入施工阶段,应检查并确认现场孔的位置。如果出现错误,应及时调整管道,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BIM模型和施工图。

3.4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能够使机电设备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使生产活动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在机电设备中引入智能控制技术需要配备智能化元件,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融入打造智能化系统,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此外,应用同步联机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发掘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能够形成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提升机电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在机电一体化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能够强化整体设备的智能控制,对线路、控制器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机对参与生产的机电设备进行统一操作,提供智能化的生产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概念的推出让我国企业生产活动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以智能化信息技术为背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使生产活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带动生产线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应用在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制造、交流伺服系统、装备设置中,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更加稳定、安全,推动我国工业产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怡赦,罗建辉,李铭贵.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应用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227-232.

[2]苏赐民,李春杏.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析:评《机电控制技术导论》[J].电镀与精饰,2020,42(1):52

[3]牟士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实践刍议[J].当代农机,2021(12):30-31.

[4]徐顺.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J].电子测试,2021(14):139-140+106.

[5]欧娟娟,段向军,王春峰.基于PLC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控制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36(05):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