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作用分析

赵姝慧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321100

【摘要】:目的: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10-20233月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两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26例(81.25%),观察组综合有效31例(96.8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体征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的SASHAMA指标显著改善,SESGCQ指标显著提升,结果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指导方式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改善自身的病症问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单纯药物治疗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焦虑症

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焦虑症发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的疾病治疗表示药物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复发风险。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焦虑症,同时转变自身的身心状态,从心理和行为等多角度入手巩固疗效,患者的治疗结果更好[ 1 ]。现针对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予以治疗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的干预价值,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年龄为25.2岁-77.6岁,平均年龄为(51.22±2.54)岁,女性14例,年龄为26.4岁-75.6岁,平均年龄为(52.24±1.38)岁。观察组32例,男性17例,年龄为25.2岁-79.0岁,平均年龄为(52.34±2.14)岁,女性15例,年龄为29.5岁-74.2岁,平均年龄为(51.56±1.48)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采用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剂量为10-18mg/d,具体剂量因人而异。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主要方式如下:(1)做好行为分析和治疗,医护人员记录患者的基本病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行为表现分析和自我剖析,让患者认清自身的身心状态同时调整自身的负面情绪,做好心理调节,减少应激刺激;(2)做好心理调节,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呼吸、冥想、情感倾诉等方式及时应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转换心态,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3)做好辅助指导,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参与医护管理活动,让家属配合医护管理,监督异常行为,做好病症管理,不断延伸医护管理活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SAS(焦虑自评分量表,>50分为焦虑,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数越低,症状也好)、SES(自尊量表,分数越高,自我接纳结果越好)              、GCQ(舒适度量表,分数越高结果越好)[ 2-3 ]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 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n(%)]

小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综合有效

对照组

32

23(71.88)

3(9.38)

6(18.75)

26(81.25)

观察组

32

10(31.25)

21(65.63)

1(3.13)

31(96.88)

X2

-

10.5728

21.6000

4.0100

4.0100

p

-

0.0011

0.0001

0.0452

0.0452

2.2 两组焦虑症患者体征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症患者体征指标对比(±s)

小组

例数

SAS(分)

HAMA(分)

SES(分)

GCQ(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2

53.94±5.85

25.95±2.15

29.97±3.06

14.98±1.34

22.96±2.58

27.96±2.66

73.86±7.59

81.88±7.00

观察组

32

53.66±5.64

23.53±2.25

29.80±3.17

10.63±1.39

22.79±2.59

29.93±2.40

72.96±7.22

86.70±6.83

t

-

0.1949

4.3989

0.2183

12.7451

0.2631

3.1105

0.4860

2.7879

p

-

0.8461

0.0001

0.8279

0.0001

0.7933

0.0028

0.6287

0.0070

3.讨论

现如今人们的城市化的发展较为迅速,焦虑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在城市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因为患者发病和自身的环境,自我认知有相关性,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对患者施加一些认知行为心理指导,让患者转变心态,接纳自我和社会一切,减少应激刺激,进而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4-5 ]。本次研究对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予以治疗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综合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患者的HAMA水平、SAS水平等指标显著改善,结果好,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锐铿.药物、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7):88-90.

[2]孙保华.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焦虑症效果对比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1):83-84.

[3]高天星,张国珍.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6):36-37.

[4]陈强,刘彭雪.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应用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9,32(05):1101-1102.

[5]王芳,袁以富,程文英.生物反馈-认知行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药物、心理疗法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