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视阈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视阈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石雨翔

湖北大学  :430062

摘要: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论。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视阈出发,提出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本文认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同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引言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一、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经济发展质量思想之所以科学,只有科学地加以澄明才能更好地彰显其当代价值。总的来说,其科学内涵包含根本标准、基本条件、根本动力及制度指向四个维度。

(一)根本标准: 人的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承担者,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准。因此,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基本条件: 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利用一定的生产工具和方法,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控制的能力。因此,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强调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管理、教育等要素与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实体相结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协调问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要在实践进程中推进制度的发展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二)由于创新驱动导致发展战略困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开放合作新局面,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提高效率,在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上完善制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

三、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推动马克思经济发展高质量思想的创新战略

1.加强科研投入和支持

我们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和支持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保障。

2.优化创新环境

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激励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我们要减少行政干预,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各种壁垒和障碍,促进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我们要加强创新金融支持,提供创新项目的融资保障,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

(二)协同发展,解决创新驱动下的发展战略困境

1.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我们要提高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要优化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评估和监督,防止浪费和挪用;我们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重大工程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我们要加强国际人才引进,吸引高水平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来华工作、学习、交流,增强我国的人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我们要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结合,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价值和效益;我们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形成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我们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转化应用的流程和标准。

结语: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视阈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标准,注重经济发展对人的生活水平、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协调推进各要素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白暴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统一的系统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6):12-17+91.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6.002.

[2]吴雨星,吴宏洛.马克思经济发展质量思想及其中国实践——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渊源[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