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

刘微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 338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70例入组,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观察组,n=35),一组实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35),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饱胀嗳气、饥饿感强并伴有中上部腹痛,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血及黑便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慢性疾病分类标准的不同具有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及多灶萎缩性胃炎两种形式,如何针对患者的病理性质,予以其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是医院消化内科关注的重点[1]。研究由此角度出发,就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临床实践成效展开分析,以观察对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照探讨,过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70例入组,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观察组,n=35),一组实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3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数20例,女性患者数15例,年龄23-66岁,平均(40.12±5.01)岁,病程2-15年,平均(7.75±1.35)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数19例,女性患者数16例,年龄28-62岁,平均(40.19±5.24)岁,病程2-12年,平均(7.66±1.33)年;将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给予患者口服1g阿莫西林胶囊(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63)+0.5g克拉霉素分缓释片(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2)联合治疗,每日口服2次,持续口服1周后增加口服20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0309)治疗,同样每日口服2次。疗程4周。

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393)给予患者口服用药,每日2次,每次20mg,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以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区分[2],治疗后,经胃镜观察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及糜烂等现象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或出现疤痕状态,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后,经胃镜观察患者胃粘膜充血、水肿、出血及糜烂等现象明显改善,胃溃疡面较治疗前缩小至少50%,以上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后经胃镜观察结果显示均未有变化,且有进一步恶化趋势,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治疗效果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5)

23(65.71%)

11(31.43%)

1(2.86%)

97.14%(34/35)

对照组(n=35)

20(57.14%)

9(25.71%)

6(17.14%)

82.86%(29/35)

x2

-

-

-

3.9683

p值

-

-

-

0.0463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57%(3/35)与对照组20.00%(7/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诸多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因素。临床认为,Hp感染后,机体胃黏膜的防护能力将下降,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由此产生[3]。针对此类患者,应当围绕消除Hp感染、促进溃疡面愈合、修复胃黏膜为重点[4]

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其中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其对于胃黏膜壁细胞存在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阻断附着于微泌在管膜上的质子泵,同时抑制分泌性微管及胞浆管上的钾离子,氢离子,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充分起到抑酸效果,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5];而克拉霉素是一种红霉素衍生物,其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尤其是在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链球菌当中,在克拉霉素用药后,其能够阻断细胞核蛋白50S的联结,对蛋白质的合成进程进行抑制,充分抑菌,联合奥美拉唑起到互补效果,充分增强药效,实现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堃.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1(43):47-48. 

[2]付琼.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0(5):87. 

[3]王俊霞.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1(14):272. 

[4]宋其亮,赵新梅,张玲玲. 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20,7(10):13. 

[5]周晓龙.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18,5(2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