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作用

周恩全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探讨肝脏穿刺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肝脏穿刺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采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 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与同期 CT检查结果比较,成功率为91.1%(13/17);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0%),肝内转移瘤1例(0.0%),脾破裂1例(0.1%)。结论: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多。应充分认识到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肝脏穿刺治疗、成功率、并发症

引言

肝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一些需要经过穿刺治疗来实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引导技术,在肝脏穿刺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成功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肝脏穿刺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经皮方式将针头引导到肝脏特定区域进行操作,如穿刺活检、消融治疗等。DSA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引导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管造影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定位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特定时间段内采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患者资料,我们可以评估DSA设备在此类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对比同期进行普通CT检查的患者,进一步了解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成功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成功率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并发症则是评估治疗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分析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的成功治愈率、无效率和死亡率,并与同期进行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还将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肝内转移瘤和脾破裂等,以便更好地认识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安全性。

1.DSA设备简介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数字减影成像技术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用于诊断和治疗动脉、静脉以及分支血管等病变的一种影像学方法,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DSA检查具有无创、精确等优点,可用于检查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情况,如心肺血管、食管、胃肠道、肝胆管等。DSA主要由主机部分(包含数字减影系统)和图像部分(包含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组成,具有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的优点。此外, DSA还可以应用于介入治疗,如经皮介入治疗。

DSA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血管介入: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后,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在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肌缺血病变后,可通过 DSA明确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在冠心病等冠状动脉病变后,可通过 DSA明确诊断。

(2)经皮介入治疗:在肿瘤患者中, DSA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在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无法进行时,可通过 DSA明确诊断。

此外, DSA还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造影术可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及大小等;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如动静脉瘘和动静脉畸形等。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的不断改进, DSA已逐渐成为临床上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技术及功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和所接受介入治疗技术等因素的变化,患者的临床获益也相应提高。

2.DSA设备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肝脏穿刺治疗技术,其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穿刺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并发症;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因操作者经验不足导致穿刺不成功等。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DSA设备的应用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对经皮穿刺肝脏治疗进行判断和操作。

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是指将特制的血管导管插入患者肝内或肝外进行穿刺,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直接介入性治疗。随着介入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穿刺肝脏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上常用的介入性肝脏穿刺方法包括:经动脉(经皮肝动脉造影)、经静脉(经皮肝静脉造影)、经腔静脉(经皮肝静脉造影)。其中,经腔静脉经皮肝动脉造影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使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介入性肝脏穿刺方法之一。

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常用的介入性肝脏穿刺技术主要有:经皮肝动脉造影、经导管射频消融(RFA)、经皮肝门静脉插管栓塞术(PTCD)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术(SSA)。其中,以 SSA手术时间最短、创伤最小、恢复最快;但 SSA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其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中一般不推荐采用 SSA进行肝脏穿刺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可对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可对血管内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可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病变情况、手术部位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禁忌证等选择合适的介入性肝脏穿刺方式。在介入性肝脏穿刺治疗前,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评估,如: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是否存在出血倾向等。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并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交流。

3.DSA设备的优势与局限性

1. DSA设备的优势:①设备分辨率高,可将血管图像和肝脏组织的空间位置显示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判断病变部位、大小和范围,减少穿刺次数;② DSA可观察血管病变的病变部位、程度、范围,避免盲目穿刺,提高手术成功率;③ DSA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细致的影像信息,有利于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④ DSA设备可对肝脏血管进行精确定位,可指导穿刺操作。

2. DSA设备的局限性:①因其分辨率高,对于细小血管的显示不佳,容易导致穿刺失败;② DSA检查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高;③肝脏血管细小、解剖结构复杂,给穿刺带来一定难度。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在不影响正常诊断的前提下,部分技术人员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肝脏穿刺手术。

3.合理使用 DSA设备:①对于有较大血管走行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DSA进行穿刺;②对于肝门部血管病变及肝内巨大血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DSA进行穿刺;③对于体积较大、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或血管分支较多、分叉处狭窄或闭塞者,应避免使用 DSA进行穿刺。

4.如何避免并发症:①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及既往史,术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②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规范操作;③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4.结论

肝脏穿刺治疗作为一项微创手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作为一些肝癌或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选择。在肝肿瘤患者中,经皮穿刺肝脏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肝脏穿刺治疗涉及血管多,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谨慎,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其原因与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在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情况。对病情较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谨慎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以提高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应加强对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研究及探索,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王文婧. DSA技术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6): 151-154.

[2]. 刘丽, 王博, 宋小红, 等. DSA在肝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实用医学, 2020, 15(11): 150-152.

[3]. 邱凯, 郑航, 张子龙. DSA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8): 57-59.

[4]. 尹立华, 杨艳玲. DSA在肝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难点分析[J]. 医学综述, 2018, 24(17): 3191-3193.

[5]. 孟庆涛, 张三, 李四. DSA技术在肝脏穿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 27(14): 94-96.